李豫翻看著菜單說,「哥,看你想吃什麼你來點吧。我什麼都吃。」
傅從玉用刀叉先往自己嘴裡塞了一塊山楂糕後,接過菜單,「行,我看著點。不過中午不能點大菜,下午一點半還要回去開會。」
李豫說,那行,我們一切從簡。
她用刀叉戳著碗裡的青菜葉子,看著消瘦的傅從玉,許久後開口,「哥,這邊工作這麼累,要不還是申請調崗回去吧。我記得你原來還有時間健身。現在周末都沒啦,晚上下班時間也沒啦,這樣下去,哪兒還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
傅從玉把嘴裡的食物咽下之後說,「忙過這陣子就好啦。我爸媽他們上年紀,我一個人再跑出去多不孝順呢。」
李豫沒再開口勸。
6|第6章
李豫看著傅從玉進電梯後,回到車裡。夏天太陽暴曬後的車廂猶如蒸籠,她把空調打開,方有絲絲涼意透出。她沒有急著回家,而是要開車重新熟悉這個城市,從現在所在的新區開始。
李豫的師門雖然是新制度經濟學派。不過她導師Larry常常對國內的經濟成就讚嘆和羨慕不已。畢竟過去三十年世界最大的經濟奇蹟就是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改革開放。她在導師的影響下一直研究制度結構對經濟體系運行的影響。Larry雖然在美國生活四十年,仍然未入美國籍,他畢生最大心愿是能夠提取國內改革的普世經驗,來拯救義大利。對,他的原話就是拯救,他說這話的時候,義大利正處於主權債務違約。不過,老頭最後又追加了一句,中國經驗無可複製。當時另一位義大利來的博士生說,那完蛋啦。李豫在旁邊安慰兩位義大利人說,義大利至少great過,想想非洲大陸,所以不用太難過。
她開車一邊想去讀書時候的趣事,一邊想著這個城市過去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經濟數據。很有意思的是紙面數據,尤其是這些經濟持續增長的數據給人帶來的震撼遠遠不及親眼所見。她站在城市新的交通樞紐,看著來來往往的火車、貨車、地鐵、汽車和人流,甚至天上的飛機。她仿佛看到市政基礎建設的每一個步伐,感受到科技園區內企業的精氣神兒。這個城市以及她所在的這片土地,給她未來的研究提供好素材和方向。
後來,她來到城市CBD。在這裡她拍下一張全景圖發給Larry,文字配圖是歡迎您有時間來江城。可惜這會兒美西還在夜裡。不然,她都想開視頻帶老頭雲遊江城。
傍晚時刻,她開車去接老李下班時因為堵車晚到半個小時。原本以為老李會在辦公室內等待,誰知她遠遠就看到老李提著一個袋子站在單位門口的馬路邊。
她搖下車窗,「爸,怎麼沒在辦公室等,外面多熱呀?」車子停穩後,李江避開電動車後坐到副駕,「剛出來沒多久。我在食堂打了三個菜,晚上咱們就不用自己動手做飯。」李豫心想,他們也就上周六在家做過兩餐正經飯。也挺好的,他們倆的單位都有食堂,反正都是吃食堂的命。
車子開出一段路程後,老李拍了下腦袋,「哎呀,小豫前面掉頭回去。今兒你唐叔叔送了一箱葡萄,非要我帶回家給你嘗嘗。剛才打完飯我居然把葡萄給忘記啦。」
李豫看了看左邊車流,打轉向燈開始併線,「好,待會兒帶一兩串回家,我嘗嘗鮮就成。其他的留著,明天在辦公室你與同事們分了吧。」
老李說,「不用,小宋外公家葡萄園的葡萄,送來十幾箱呢,每個辦公室都有份。這一箱是你唐叔叔專門給你準備的。」
她有點好奇,「唐宋外公不是蓋房子的麼?怎麼還弄個葡萄園。」
老李笑了,「照你這麼說,從玉家還是賣草藥的呢。虧你還是經濟學家呢,用詞這麼不講究。」
她趕緊制止老李,「別-別-爸,千萬不要用經濟學家稱呼我。尤其是在外面,別讓人笑話你家姑娘。」
老李想到一個更穩妥的稱呼,「不稱呼經濟學家,稱呼學者,總可以吧。」
她點了點頭,「可以,可以,你也可以稱呼我們為青年學者,青年教師也行。在網上我們這個群體有個諧音名字,叫青椒。」
老李聽得直搖頭,「青椒不好聽,還是學者合適。」
她把車開進院子停車場,陪老李一起上樓。當她看到老李辦公室放的大箱子後,說——「這也太大一箱。葡萄本來不耐儲存,我帶兩串回家,剩餘的放你們單位冰箱。」
老李打開冰箱門,裡面也塞滿葡萄,「我把它分兩份,一份帶回家,一份給從玉送去。你不是說他這些天都加班到深夜麼,留給他們一起加班的同事分享。」
李豫想想說,「行,我下樓把車裡打包的晚飯帶上來。我們在這兒吃過後直接去新區,省得回家後再折騰。」
「爸,生煎包留著給傅從玉吧。我記得他挺愛吃你們食堂生煎的。」
李江當年救下的小朋友,也是他看著長大的,「他是挺愛吃的,從小就愛吃。從玉這些年挑食得很,越來越瘦。」
李豫心說,他就沒胖過。沒等她腹議完,就聽到老李接著說,「他五歲時候是個胖胖的福娃娃,你沒見過。你那會兒還沒來江城呢。不過即便在江城也不會記得,畢竟那時候你才兩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