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從心不從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她回身撿起手機,望著窗外,說,「你不是去你爺爺奶奶家了麼?」

「下午回來的。」耳機里傳來了答案,同時傳來了誘惑,「李豫,下樓吧。明天會把你送回來的。」

她站在光影中,對著樓下搖搖頭,沒說話。唐宋一定看得到。

不過,手機里的誘惑聲並沒有斷,「下來吧…下來吧…」

她覺得自己心裡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在說,「去吧,去吧。他是你男朋友,好好享受有道德的愛情。」

另一個則在說,「夜深啦,你該回房間睡覺。」她轉過身,把後背留給樓下,最終第一個小人還是贏了。

她並未回房間換衣服,而是穿著家居服和拖鞋跑下樓。期間電話一直未掛斷,她在走出單元門的一剎那說,「唐宋,你現在轉身出小區。我去車裡找你。」

唐宋在車上問她,「晚上發生什麼事情?」

她搖搖頭,說,只是想到一些生活可能性,想找人討論討論。

唐宋見她不願意說,並未追問,而是發動車子離開。

李豫在舒緩的音樂聲和汽車行駛聲中睡著了。他抱她下車時,她半睜開過眼睛,看到是唐宋後又安心地合上眼皮。

入夢的前一秒鐘,她心想,好累的一天。

33|第33章

唐宋把她放到床上後自己則進書房,苦逼的他還要加班審稿。今年四月他導師建議他兼職擔任學術期刊的責編和審稿人。當然,幾乎所有雜誌的審稿人都是免費勞動,在科研圈把這樣的科學服務當作是一種責任和一份榮光。

他也是義不容辭的加入同行評審的行列,成為一名光榮的審稿人。今晚送達他手上的稿件有四份,這些是經過雜誌社《美國科學院院報》責編和NAS院士先行審閱後,交由審稿人評審的。

次日早上李豫醒來時,他正在審閱最後一篇文稿。李豫站在書房門口,問,「又一夜沒睡?」

他抬頭看到人,說,「夜裡幫PNAS審稿,還有最後一篇,我可能還需要半個小時。冰箱裡有從奶奶家帶回來的食材,都是半成品,簡單煮一下就能吃。你先吃,不用等我哈。」

她先拿出手機給老李的微信留言,自己今兒在外面,晚些時候回。

李豫看到冰箱裡有年糕和螃蟹後,決定做份蟹炒年糕。她邊整理螃蟹,邊想起以前看過的關於同行評審的趣事。

那是個在學術圈流傳很廣的故事,是關於愛因斯坦發表的引力波是否存在的文章。上世紀三十年代,愛因斯坦和同行共同署名的一篇認為引力波並不存在的文章,投遞到《物理評論》。編輯部按照審稿規則,送達審稿人審議。那位審稿人認為稿件有嚴重錯誤,給出近十頁的評審意見。愛因斯坦勃然大怒,覺得雜誌社未經授權將他的文章給同行傳閱是侵犯他的權益,並且認為那位評審同行的評論意見是荒謬的。《物理評論》按照審稿規則,不得不退回愛因斯坦的文章。半年後,愛因斯坦在另一份學術研究雜誌上重新發表該文章,不過文章的結論已經從引力波不存在,修改為引力波存在。這篇文章從錯誤到正確,那位堅持評審規則的審稿人做出巨大貢獻。

「想什麼,這麼入神?」耳邊傳來唐宋的聲音。

「稿件審完啦?」她先問道,然後才是回答,「想起愛因斯坦、引力波、《物理評論》以及那位厲害的審稿人。」

唐宋哈哈大笑,臉上疲憊的神色依舊無法掩蓋,「那位可是我的學習榜樣。正是因為他,才成就科學界一段佳話。我現在是爭取每篇文章都向他看齊。

物理屆還有一個關於稿件審議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就悲傷許多。一位物理學博士生在收到接二連三的拒稿後,心灰意冷。他開車外出散心時出了交通意外,他的父親帶著手槍找雜誌的責編要求決鬥。一封拒信造成三個人的悲劇。

我每次寫拒絕意見時都會猶豫再三,惟恐在大佬面前露怯,又惟恐打擊了剛入行科研新人們的積極性。遣詞造句,一一斟酌,有時候比我自己的文章都要費心。」

「物理真是學術屆的頂流,我聽到的許多關於研究的故事都是物理學家。你稿件審完啦?」她又問一遍。

他靠著門框,捧著水杯,看她做飯,「沒有。那篇文章的數據和結論過於完美,我要再斟酌一番。所以決定先放放,晚些時候再看。」

「我做炒年糕,先一起吃吧。」然後,她開始誇獎門口這位敬業的學者,「不錯,唐宋也是敬業又負責的審稿人。」

唐宋微微揚起下巴,得意地說,「那是。我希望我以後遇到的都是像我一樣的同行。」

李豫瞧著他的得瑟勁兒,轉頭開始潑冷水。「話說,你的作息是否要調整一下?兩周之內熬兩個整夜,我看你離叫120不遠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