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臣+番外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7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多年来林郡王府子息凋敝,先林老郡王子孙辈多人先后死国事,只余庶孙一人,即开山军大帅林四平,且因庸芦陈兵天门关外,林四平述职结束即刻匆匆回西南,不在汴都,而留其子林星禺堂前守灵。

待郡王府内外不再纷乱时候,林星禺派人接回了被曾祖父于半月前特意送出城的郡王府正牌嫡重孙林麂林祝禺。忙碌中见一顶软轿直接抬进王府,大家对此人议论纷纷。

有人道:“就这些年来林祝禺的事迹看,此人理当是意气风发的少年英豪,年纪轻轻的,不就是打仗伤了一回,咋还坐上轿了,真娇气。”

林祝禺,实实在在少年英豪。

不满十岁压过赵睦一举夺汴都院试二考第一名;十三岁守日荼河线一战成名;十六灭庸芦王牌山地军打出开山军威和大周国威;二十一率兵平勃旅陆名传叛乱,威加西南,熙宁新生代武将谱排先后,此子综合实力名列第一,可不就是少年英豪么。

那厢又有人背后嘀咕说:“闻说此人擅使两把刀,一把长苗刀,一把环首短刀。”

苗刀长,用于战飞沙走石的雪山天门,远远雪峰,莽莽近川,一望无际,苗刀豪横,硬刃碰硬敌,大开大合,寸长寸强;

首刀短,用于战滇枢郁郁葱葱的十万大山,十八拦刀近身缠绕,还刀入鞘开膛腹,美人盘簪卸臂脖,闪身截腕断手把,寸短寸狠。

雪山上硬碰硬的肉搏也好,深山丛里迅且活的伏击也罢,林祝禺凭两把刀守西南绵延千里的国境线,庸芦人称他是山林梦魇,陆名传称败在他手里心服口服,周帝柴贞更是称之“林家十二郎尽打神仙仗”,而这般年少成名的年轻人之模样呢,光明磊落也好,阴狠毒辣也罢,怎么都不该是眼前这个状态。

灵堂门口,仆人皆行跪礼拜嫡公子,年轻人住着手杖步履缓慢出现在众人视线。

从跨门槛到迈进来,低眸抬眼功夫将屋里一切观察清楚,包括每个人所在位置、举止乃至神情,是多年从军者特有的敏锐,此般深藏不露的气息赵睦只在谢岍身上见过。

林祝禺全身缟素,身形比赵睦想象中要单薄太多,脸上长年戍守天门雪山留下的晒伤痕迹仍在,眼皮有气无力半垂,精神低迷。

和林祝禺坐一起后,赵睦感觉拿手指头轻轻顶他下他都会倒,给人弱不禁风之感,半点不似庸芦人口中所形容那般可怕。

大约是重伤初愈,林祝禺瘦得皮包骨头,坐也只能坐没有扶手只有靠背的将军椅,还得是倒着坐,因为后背有伤未痊愈。倒着坐是胳膊搭在靠背上,下巴垫在胳膊上,就这样半趴半坐在那里,且无法久坐,不然受过伤的腰和整个后背会很疼。

连坐都如此艰难的人还瘸条腿,更别提跪下为林老郡王守灵,故而从头到尾老郡王灵前只跪着林祝禺堂弟林星禺一人,林家子息单薄若此,见者咸悲。

有来祭拜者离开前慕名过来与林祝禺拾礼道节哀,林祝禺也都是半趴在将军椅上应,抱个拳回之已算很尊重对方,他精神头不大,病恹恹,嘴里也没话。

又片刻,典客署有官员进来耳语赵睦,有事需要赵署丞亲自过去一趟处理,半个时辰后待赵睦处理完事情再回来灵堂,时已至午,里外都在用饭。

灵堂里静悄悄,外头嘈杂声依稀传进来,烧桑条的铜盆冒着缕缕烟,孝子孙草席上难得空着,连守护供桌后长明灯的小仆亦不知去了何处。

林星禺跪整个上午,此刻大约趁无人来祭拜用饭休整去了,放眼看过去,空荡荡灵堂里,只有侧堂这边还剩林祝禺独个趴在将军椅上,闭着眼,眉头轻拧,额头鼻尖挂有细密汗珠,似乎睡着了,但明显并不安稳,或者说正被通身伤痛折磨。

赵睦曾在江平受过重伤,一看林祝禺样子就理解是怎回事,约莫连守灯小仆亦是这位十二郎退出去的。

多年来,赵睦不曾交游过林郡王府这位比自己年幼五六岁的小嫡重孙,却然不知为何,她从林祝禺的行事举止来看,总觉得自己与林祝禺神交已久。

二人虽一文一武,却然有许多观点和做法不谋而合,比如当年收复坞台川之战,赵睦和谢岍在汴都交流自己的想法,结果千里之外的林祝禺带兵所行与赵睦想法如出一辙,二人说句相见恨晚不为过。

“林少帅……林少帅?”赵睦过来轻声将人唤醒,稍微弯下腰低声问:“开饭了,给您带一碗?”

林祝禺从不安的休憩中醒过来,初初睁开的棕色眸子里有几分浓稠哀痛未得及时散去,看赵睦一下后,此人眼皮微垂,又变成那副恹恹模样,有气无力:“有劳,半碗。” ', '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