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皇帝什么反应呢,皇帝热泪盈眶把臣子“孝敬”接下,口头对臣子此举大为赞扬,只差说出感激涕零话来,晏作宾终于暗暗松口气,知道这把赌自己没算押错。
外间文武见状纷纷决定效仿鸾台侍中晏作宾给皇帝捐钱,只是天色已晚,大内要闭宫门,关系好的大臣们相约着次日进宫捐款。
部分人为此连夜清点手头能动的财产,标准着晏作宾的捐款数额,掂量以自己身份官阶拿出多少来才既不多掏钱又可以合情合理,既能体现出自己与朝廷共渡难关的决心又不至于出头冒尖盖了别人风头。
另部分人则对此持观望态度,据晏作宾从大内出来后所言,三台相跪在偏殿里被公家骂狗血淋头,皇帝既然有心让臣子捐款解燃眉之急,则三台相定会为讨好公家而大笔大笔往外拿钱,为保险起见,他们需要再观望观望。
往外拿钱这事宜迟不宜早,看三台相是何风向,他们再跟风也不迟。
孰料,次日晨,一则消息在汴都大小官宦间炸开,道是今日天不亮时大理寺和都察院联手缉拿了西台通事舍人、鸾台侍中晏作宾之子晏楚。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据说是都察院,也就俗称的御史台,他们查出晏楚贪污受贿,滥用公权而图谋私利,遂联合大理寺把人缉拿起来。
这就很值得琢磨了,原本争先恐后准备入大内表忠心的人全部刹住赴中脚步,变得谨慎且小心。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两个时辰不到,汴都乌沙们就晏作宾父子之事猜测出成百个版本,而越是离谱阴暗的版本越是被人相信,可见人心究竟如何。
当日下午,晏作宾急得四处求助未果,至向晚实在走投无路,求来赴庸芦国大周使团临时下榻的官驿,想见赵长源,被官驿小吏告知,今日申时半左右,使团原地解散,使团臣公们早已各自回家去也。
晏作宾马不停蹄再找来赵长源家。
“不想见那老狐狸,”赵长源泡在浴桶里,脸颊被水热气熏蒸得泛红,眼下两团青黑色,“你也别再过去前厅。”
“能如此晾着?他终究是鸾台侍中,此番他定是为他儿子之事来,你若不见,小心他记你仇嗷,”吴子裳站在紧闭的盥室门口,隔着屋里蒸腾水雾与折叠屏风,并看不见屏风后的赵长源。
“记仇便记去,随便他,你不记我仇就好哩。”赵长源把热巾布拧干搭额头上,顺带捂住酸涩的双眼,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熨帖感从心底深处悄然升起。
128、第百二十八章
皇帝柴贞在位三十年,早已被朝中大臣摸透脾气和性格。
大臣在私下讨论时放出言论:“人在天灾面前无能为力很正常,饿死几个百姓也正常,公家最多在大殿上发发脾气骂骂人,大家遇见风口浪尖时稍微收敛收敛,待风头过去,大伙儿该干嘛干嘛便是。”
柴周国七月下旬与八月上旬多发雨水,尤其东边万州地势低,潞府那边容易发生内涝,以往三十年里朝廷每年为抗洪抢险付出巨额。
每回遇见没钱没粮时,解决办法尽是如大臣们这般说“没办法”,灾情最后无非饿死几个人,随后不了了之,反正国库空虚,谁也拿不出钱,谁也不肯把自己口袋里的钱掏给国家和百姓。
在那些牧民者认知里,百姓如野草,春风吹又生,无论外部环境条件如何好坏,那些平头民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生存下去,死不绝。
朝臣们对皇帝耍二皮脸的状态持续时间比往年稍微长些,直到冬十月初,定罪中台左右二仆射的圣旨以及赵长源擢拔右仆射的公文一前一后从三台颁布,整个汴都的官宦者傻了眼。
有些人三十岁才中举,赵长源不到三十拜相职,从二品。
正史成章,野史成谜。
大望历时关乎前朝之述悉皆备矣,《周史》帝王本纪里未曾详述仁宗三十年仆射更替具体因由,只以句“罪罢玉许,功擢长源”的平铺直述一笔带过;玉朝鼎和许敬尧的世家及列传中此事是他们人生的最终结束,寻找不到任何参考价值;
熙宁历罢,及至大望历结束,转乾亨历平渡至象舞朝,相关人物记录终于得以完整,世人发现赵长源所在世家记录中亦拼凑不出当年事件一个具体的完整面貌。
象舞历某年某月某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此事真相随着最后一位当事人渺冥化鹤而终于永远埋在了星河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后世人永不得知。
《仁宗本纪》《赵侯世家》及《赵睦列传》中倒是无比清晰记录下另一件事:赵长源执政上台是以反贪腐肃朝纲而兴。
前任中台右仆射许敬尧因贪腐而极刑,前任中台左仆射玉朝鼎因通庸芦罪极刑,二门家产抄没,充归国库,其下牵扯甚众,然则无一漏网,历经年余查办至三十一年冬涉事者尽归案,一时官员无不洁己爱民。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