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穿越六十年代,山野漢子小嬌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原來嬸子張玉玲正在給火堆添柴火,聽到腳步聲時就看見了回來子毅三人,激動地丟下柴火就奔過來。

張玉玲一把抱住一可開心地說:「回來了!回來了!回來了好呀!出去怎麼樣啊?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凍著?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呀?」嬸子把一可前前後後檢查了一遍,又看了看李浩然和子毅,將一連串的問題拋出來。

「嬸子放心,大家都沒事。」子毅回答道。

「嬸子,我好想你哦!想得我的肚子都癟了,空空的可以裝一頭牛了。」一邊撒嬌。

「廚房有湯,有菜,還有我烙的紅薯餅子,有點少,你們先墊墊肚子。」嬸子張玉玲拉著一可去廚房,又回頭對李浩然和子毅說,「東西先放著,等下我來收拾,你們先吃點。我以為你們要明天才回來,就沒有準備你們的飯菜,沒想到這麼快,看來這次出去很順利了。」浩叔嬸子把飯菜和湯端上桌。

一可也顧不上湯是不是燙人,端到嘴邊就是一大口,兩天沒有喝到熱乎手的東西,感覺人都要變成冰棒了。這口然湯一下肚,一可感覺自己這根冰棒融化了,暖和和的舒服。

第51章 種植大業開始

從山外回來半個月了,李浩然和子毅他們買了好多種子回來,這半個月都忙著鋤地,爭取早日把種子播下去。

特別是水稻,一可還把前世了解到的水稻播種方法講了講,畢竟浩叔和子毅都不是種田出身,只是懂得一點皮毛。

一可和嬸子張玉玲則去把樹下的雪刨開,把雪下的一些枯草割回來,放在燎望塔鋪開曬乾。

這些枯草是用來蓋土地的,種子播種到土地里,蓋上枯草,既讓種子易發芽,又可以讓發出來的嫩芽不被凍傷。

現在沒有塑料薄膜,保暖措施只能用土辦法了。

一可記得前世看見那些農民把谷種撒下去後,用塑料薄膜蓋起來,白天有太陽就打開,晚上又蓋起來。一根根彎成弓形的竹條把薄慕頂起來,發芽後的穀苗就這樣茁壯成長。現在沒有塑料薄膜,一可就用枯草代替,竹條橫七豎八地編成大孔洞的竹篾,播種穀粒的田坎四周錘上木樹樁,用長樹條從樹樁頂端橫向綁著,就像修建茅草房一樣把框架做好,把這些竹蔑放上去,把枯草鋪上去,這就好像前世的保溫棚了。

連續一個多月的勞作,該播種的種子基本都種下去了。

春季從初春都慢悠悠的移動到了春季中旬的面前,森林外冰雪融化了。森林裡面的雪終於慢慢地化了,即使還有雪捨不得離開,太陽老人家也強制的把雪姑娘帶走了。

今天,一可、子毅、浩叔以及嬸子一起去果園。李浩然和子毅他們在果園那邊開墾了五十多畝荒地,準備用來種水稻。

他們用田埂把荒地劃分成一塊塊水田,又把一些成熟的糞便、草木灰等堆進一塊塊水田。

沒有牛,子毅和李浩然就代替牛犁田,子毅在犁前面拉,李浩然在後面扶著犁柄,就這樣田裡的土壤翻耕完;然後子毅他們又用一種叫做耙的東西把水田裡的土壤平整好。

果園有一條小溪,那些水田就在小溪下游旁,那裡地勢低洼,他們挖了條水溝,把溪水引流進水田裡。

一可和嬸子張玉玲今天負責把水田外面的草割乾淨,不讓那些草爭吃水田裡的肥料。

「嬸子,嬸子,快來看,這裡有一窩蛋,好大呀!」割草的一可突然叫起來。

嬸子張玉玲丟下草走過來一看,果然在草叢中有一窩蛋,而且個頭特別大。

「這是鵝蛋。」嬸子張玉玲說。

「呀!鵝蛋呀!那這裡應該有鵝,可是怎麼沒看見呢?」一顆眼睛睛都發光了,興奮的朝四周看了看,沒看見鵝的影子。

「可能出去找吃的了。這裡的草先別割,咱們換下方向。」浩叔嬸子說,撿了幾個蛋走,窩裡還留了十個蛋。

「要是有鵝仔就好了,咱們可以養養。」一可憧憬著說。一可特喜歡鵝那種威武霸氣,像大將軍似的昂頭挺胸、大搖大擺的走動樣子。

「等這陣子忙過了,讓子毅帶你去找,森林裡什麼都找得到。這窩蛋剩下的不拿走,到時候等孵化出來了鵝崽子,不就有了。」

「真的嗎?那我要養小雞,小鴨,小鵝,哈哈哈!」

「行!到時候養多多,只要不嫌吵就好。」嬸子附和。

等見到子毅後,一可又嘰嘰喳喳把發現了鵝蛋的事說了說。子毅說等忙完了來這裡守株待鵝,看看鵝是在哪個方向回來的,順藤摸瓜應該能捉到很多鵝。

於是一可就天天盼著早日忙完好來守株待鵝。

春季下旬的號角吹響了,溫暖的春風吹拂著綠油油的秧苗,秧苗的長勢特喜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