曄者,主光明燦爛之意。苻曄他們這一代皇子,名字里大都有類似寓意,但秦內監覺得,只有苻曄,外表內里都對得起這個名字。
苻曄說:「這裡有雙福他們伺候就行了。」
秦內監說:「殿下為救陛下受了傷,老奴是替陛下照顧殿下。」
外頭北風呼嘯,秦內監屏退眾人,跪坐說:「殿下這些年不在宮中,有關陛下的很多事,應該都不甚清楚吧?」
苻曄趴在榻上看他。
秦內監又往他靠了靠,借著顫動的燭光細看苻曄形貌,然後緩聲道:「陛下原來在諸皇子之中排名第二,他上面還有個大皇子,但大皇子早早就夭折了,陛下便成了諸皇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他少年有慧名,又有章後撫育,加上當初有留京守城之功,因此一直都是太子的最佳人選。那時候陛下隨先帝武宗到處征戰,小小年紀便戰功赫赫,在軍中顯赫一時。因為武宗好戰,群臣為社稷顧,奏請先帝立陛下做太子。」
秦內監講到這裡,眼睛裡燭光閃耀,「那真是陛下這一生最榮耀的時光,那時候的陛下文武皆備,諸皇子無人能及,臣民敬仰,都盼望他將來成為我朝明宗皇帝一樣的聖明君主。」
隨即秦內監眼中的光輝就黯淡了下去:「但這一切,在陛下十六歲那年傾然崩塌了。
那一年,宮裡突然出現一首歌謠。【當年東宮燕,今春築新巢。舊宮草未深,已聞雛鳥叫】。
這是一條關於陛下身世的歌謠,歌謠直指向明懿太子的遺孀,後獲封楚國夫人的臧氏,說陛下就是臧氏所生。因為是逆倫醜事,所出無名,所以先帝將他交給了昭陽夫人撫育。」
秦內監低下頭來:「血統清正,乃皇子立身之本,此等傳聞,實在駭人聽聞,先帝震怒,殺了許多宮嬪,但此事卻愈傳愈烈,等到牽扯到陛下生辰,便成了滔天大禍。」
苻玉抓緊了被角。
「天運一年六月,明懿太子薨,先帝繼位,」秦內監的語氣變得幽微,「而陛下是天運二年花朝節生。」
花朝節,是二月十二。
苻曄只是稍微一算,便覺得毛骨悚然。
「此事真假無從駁辯,先帝廢了陛下太子之位,命他遠離京城,領兵出征。那時候所有人都以為先帝此舉,是為了讓陛下遠離謠言旋渦,以軍功立身。但所有人也都知道,陛下至此,已無登基之望了。
即便如此,陛下自年幼便在軍中長大,是我大周軍功最為顯赫的皇子,身世傳聞雖然斷了他登基之望,但陛下性情堅毅果決,並未因此消沉,他在軍中多年,熟知北部幾州飽受胡人之苦,平生夙願,便是做一個守邊的王臣,將割給胡人的三州七郡收復回來。」
!!!好樣的!
「當時陛下隨軍到處征戰,再未回過京城,天運十八年,陛下隨軍征戰到陬州,突然中毒,軍醫診斷說是癲蠱劇毒……陛下至此,墜入無盡深淵!每每發病都會頭呲欲裂,失去神志,尤其是最開始,日夜發作,幾乎形銷骨立,不成人形,醒來看到內侍慘死,陛下幾乎自殘!就在此時,陛下於大帳之內收到一封密信!」
聽到此等細節,苻玉起身。
「那密信真是誅心之舉,直言陛下乃明懿太子遺腹子。先帝先殺明懿太子,後強辱楚國夫人,把她囚禁在崇華寺中。陛下敬重的父親,乃是殺父辱母的仇人!如今身世已明,先帝決意殺之,陛下所中之毒,也是先帝授令,這毒並非一蹴而就,執行之人,乃陛下最為依仗的親衛將領,他一直叫舅舅的羊茂之,只因知他必死,羊家用他性命來投誠。如今有人進讒言給陛下,說天下已定,陛下再無用處,朝廷也不需要一個會發瘋的前太子。」
苻玉嘴唇都咬的發白。
「陛下收到這封信以後,反倒清明了很多,他著人細查,發現他帳中之人並非他發瘋所殺,這一切,從他身世之迷傳出開始,便有幕後主使,甚至不止一個。先帝忌憚他是真,有人要趁亂陷害利用他,也是真的。
天運二十年,陛下與胡人在朢州結盟,胡人北撤,至此,我朝恢復到明宗時期的疆土,天下大定,先帝召令陛下回京,於清泰宮舉行家宴,命諸皇子為陛下斟酒。
癲蠱之毒,喝酒的時候更容易發作。陛下敬辭不受,當時諸皇子中,三皇子與陛下最為親厚,親自跪地為陛下奉酒……」
秦內監沒有繼續說下去,但剩下的故事,苻曄已經知曉。
清泰殿血流成河,先帝墜亡,五個在場的皇子,死了四個,滿殿的黑甲護衛,更是無一人存活。
事已至此,再無退路,此後在封地的幾位王爺起兵,陛下將所有皇子全部誅殺。
至此,一個眾叛親離,血腥獨斷的帝王誕生了。
秦內監頓了一下,最後輕聲道:「陛下剛登基的那一年春天,曾騎馬到崇華寺門前,坐了一夜,又回去了。他說他知道崇華寺的那位夫人,不會想要見他。」
秦內監說完伏地哽咽:「因為陛下在回京之前調查發現,那封誅心的密信,就是崇華寺的那位夫人寫的。她當年和明懿太子生有一子,先帝以其子性命逼迫她,卻在事後殺了她的兒子。她要以孽種弒父,為自己的亡夫愛子復仇。」
苻曄按住秦內監手背,良久不能言語,心想,還好,尚有這位老僕在他身邊。
這一夜再沒有困意,久久沒有睡去,腦海里想的倒不是宮廷傾軋,也不是清泰殿血海,而是永昌山下坐了一夜的苻煌。
第16章 驚喜加更
苻曄傷並不重,但被碎片劃傷多處,衣服都不能穿,他在偏殿靜養,苻煌開始頻繁來看他。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