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你說新武王已經順利登位了,當真?」譚楨欣喜轉身。

「是,國書還未送到,是武國送來了武王親筆的書信。」

譚楨匆忙拿過書信,一打開便露出微笑,上面的字跡很是熟悉,確實是商憫的字跡。上面沒寫什麼文縐縐的話,只是非常簡短地講了一下大致情況,末了寫了一句大白話:「今後我就是武王了。你也要保重身體。」

信的末尾居然還畫了個笑臉。

譚楨笑出聲,心情愉悅。商憫一向成熟,很少顯露孩子心性,這封信與其說是什麼武王親筆,倒不如說是朋友間的書信,對方的確把她當成朋友。

近日接二連三傳來好消息,先是西北燕軍譁變,說是底下的士兵糧食不夠吃,頂頭的將軍卻天天大口吃肉,宰殺搶到的牛羊和馬匹駱駝,吃也就罷了,居然不向下施恩,於是士兵們產生了不滿。

營地中先是爆發了口角爭端,接著產生了聚眾鬥毆,又過了一日,就變成了大規模械鬥,最後演變為兵變。

那位將軍竟然被手底下的將士圍堵起來亂槍戳死了,屍體被遺棄在荒野用馬踏成了一攤肉泥。

發生了如此大的事情,很快有就近的燕軍率兵前來鎮壓叛亂,兩撥人馬交戰激烈。由於事發突然,叛亂的士兵中沒有領頭的,全是憑意氣行事,叛亂輕而易舉地被鎮壓。

可即便如此,也死了好些人。

事後清點傷亡,至少有五千兵死於大軍內亂,這個數字是否有瞞報,誰也不清楚。

現如今燕軍的執掌者是蘇歸手下曾經的頭號副將——大燕建威將軍袁遙。

沒了蘇歸鎮壓,他手下副將們並沒有想著如何重整軍隊奪取勝利,而是各自為戰。他們一個個心高氣傲,都想著讓對方聽自己的安排,在何處排兵布陣,又去攻打哪個城池,意見始終無法統一。

而且還有人懷疑蘇歸是死了,是被親信暗害了,不過更多的人不願相信這個噩耗,他們懷疑蘇歸是在西北水土不服突發惡疾養病,這才被封鎖了消息。

但是這麼長時間過去,消息終於封鎖不住了。

袁遙傳信回宿陽後收到那邊指示,不得不站出來主持大局,說譚國狡詐,竟然派高手潛入大營之中,驅使毒蟲毒蛇對蘇歸下毒,導致大將軍身死。

實際上大將軍到底是如何死的,根本無人在意,大將軍死了這個事實,才是對燕軍產生巨大衝擊的根源。

燕軍氣勢衰落之際,譚國將軍親率兩萬兵馬突襲大營,殺得燕軍猝不及防,士兵丟盔棄甲,譚軍並未死磕,而是從容退去。

經此一戰,燕軍士氣更加低迷。

「稟譚公!燕軍正在向東南撤去,這許是退兵之兆!」

有傳令將送上戰報。

譚楨剛開始讀的時候還克制著情緒,怕又是空歡喜一場,等讀到宿陽探子通傳的「趙國邊境正在聚集兵馬,似乎想要對大燕用兵,宿陽朝堂一片驚恐」這段話時,譚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渾身上下由內而外散發著欣喜。

看到最後她撫掌大笑,卻沒有得意忘形,吩咐下去:「等完全確定對方撤兵,再將這消息通傳各方,燕軍撤退之時,譚軍當慎而又慎,不要輕易追擊,以免這是對方誘敵之計!」

「是!」傳令將也是歡欣鼓舞地退去。

趙國兵馬壓境,大燕倍感壓力,於是便有了撤軍。

誰是敵人誰是盟友,都有誰想要讓人族復起,大多都分明了。

……

武國使臣商珩抵達鄭國時才接到了母國送來的重要信件。

山高路遠,道路崎嶇,路上又有流民匪賊衝擊,他們這一走,結結實實走了近倆月。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從武國到宿陽,正常走都要兩個月呢,鄭國比宿陽還遠,他們緊趕慢趕,可算是趕到了。

商珩看著信件,心情萬分複雜。

商溯過世時,朝鹿的信鷹已經將這個消息帶給了他。

他和商溯關係還算不錯,平時走動得很少,但是他辦起事來一向盡心,不然出使鄭國這麼重要的事情也不會交給他辦。

當初得到那個消息時,商珩就覺得忠順公可能會搞點動作,王位更替,勝負難料,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商珩從不參與這些事情,只是靜等結果。

現在結果出來了——商憫勝了。

看著信紙上刺目的幾行字,商珩心頭一片熾熱。

天命歸武。他默念。

今後武國就改天換日了。

信的末端,是新武王商憫對他下達的指示,讓他把這則消息通報給鄭王鄭瀟,看看鄭瀟會是何等反應,她還提醒商珩,鄭國恐有妖蹤。<="<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