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銅礦和鐵礦不夠用,就將以前鑄造的無用的禮器和擺件重新煅燒,熔成大鼎。

那些妖魔絕望地發現,要想阻止武國除妖,恐怕只有一個辦法——將所有的武國人都殺光。

哪怕是最蠢最笨的妖,也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他們選擇逃。

逃到武國人觸及不到的地方,逃到人族人心渙散的地方,逃到一個國君貪圖享樂,朝堂宛若死水的國度。

「鄭國縣鎮官員上報,各處已然出現妖跡。」商憫念出今天剛剛從奏摺上看到的情報。

「居然這麼快?」蘇歸臉上浮現出憂慮之色,「看來妖魂擴散至全部的諸侯國,可能就在這一月之間了。」

天下局勢陷入了詭異的靜和難耐的燒灼。

最典型的要數鄭、宋、趙三國。

趙國按照原本的估算,可以在四個月之內完成練兵出兵。然而宋王一紙結盟書發來,趙國便與宋國結盟了,二國要組成聯軍,合力攻打大燕。

宋國大肆徵兵,戰備至少需要半年,想要練出更多的兵,則需要一年的時間籌備,如此一來,趙國便不好單獨出兵,以免槍打出頭鳥,落入勢單力孤的境地。

隨後鄭國也收到了宋國的結盟書。

商憫控制著鄭王鄭瀟召集朝臣,似模似樣地討論了一番,最後象徵性地連續招人議事,糾結了大概半個月左右的時間,然後下發王令,宣布與宋國結盟,二國摒棄前嫌,一同出兵,共抗大燕。

至此,三國聯盟已成……啊,也不對,應當是四國聯盟。

武國也加了進來,只不過武國既不出兵援助,也沒有辦法跨越梁國屏障把物資送過去,所以只是搖旗吶喊助威。

鄭國也在鄭王的命令下開始大舉徵兵。

三國軍備如火如荼,一看就是奔著滅燕的架勢去的。

如此大的陣仗,周邊小國瑟瑟發抖,生怕自己成了絆腳石,被巨人一腳碾碎。

可正因為陣仗如此之大,各國不敢輕易動彈,這才讓局勢陷入了詭異又焦灼的靜默。

三國瘋狂擴兵的同時,大燕也在擴兵,然而在譚國戰場灰溜溜撤兵以及皇位更替頻繁,導致大燕軍隊上下應戰意願十分低迷。

皇帝姬麟使盡任何手段,用盡任何辦法,都沒有辦法挽回衰落的民心,各家各戶逃兵役之事屢有發生。

他萬分惱怒,心一狠,發了一則史無前例的聖旨:凡有逃兵役者,舉家連坐,同罪論處,十戶為一鄰,若鄰戶不及時告發逃兵役者,同樣連坐。

至於逃兵役者是什麼刑罰?腰斬。

逃一個兵,至少要死幾十個人。

商憫知道這個聖旨的一瞬間,就覺得姬麟簡直是自掘墳墓。這太嚴苛,太酷烈,只會激起民眾反抗之心。

如果他不撤銷這個命令,時間再久一點,說不定民間真的會有起義。

還有一項更加隱秘無聲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各國不敢再指責武國了,他們在更多的時候選擇保持緘默。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妖魔為何物了,他們見識過妖魔,知道武國之前所做不是在空喊口號,也醒悟先前種種固然是大國博弈,可那些妖魔之事並非全然是謊言。

當妖魔的真相大白於天下,誰才是真正在做事的人,誰才是與妖同流合污的人,簡直一目了然。

而這件事引發的連鎖反應就是,不斷各方賢才投武。

他們或是身處他國鬱郁不得志,或是有幾門家學傳承,渴望建功立業,也有一些隱世家族或門派出山入世,想要一展抱負。

「姑姑正在催我回去,那些來投武的人她已經粗略篩選了一遍,留下誰驅逐誰,需要我來敲定。」商憫眼中有期待,同樣也有憂色,「鬼方靜了許久,我有預感,他們很快就要動了。等我再處理一遍朝鹿的事,可能下一次來到北地,就不是隱秘前來,而是宣告全國我要親征了。」

「那我留在這裡鎮守,等你來北地。」蘇歸臉上浮現出淡淡的微笑。

「好。」商憫也對他一笑。

夜色寧靜,這座城已經沒有妖了。

他們腳尖點地躍下城樓,也歸入夜色之中。

等到明天,商憫就要啟程回都城,而等她下一次駕臨北地,等待她的或許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