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時他其實早也有了預料,當初他與商憫談論到相關話題的時候,商憫就會說,將來可以讓他當一個賢王,但是子翼只覺得慶幸,慶幸她沒有趕盡殺絕。
但凡是新皇登基,總要對舊皇帝遺留的勢力進行一次大範圍的清洗。
商憫不需要這樣的清洗,因為她得位之正前所未有。
首先有先皇遺詔,上面說「以賢為帝」。如果商憫這樣能讓妖魔退卻的君主不夠賢德,那什麼才是真正賢明的君主?
其次她又是天命加身,民心所向之人。世上再沒有比這個更能證明得位之正的東西了。
如果商憫真的有需要,甚至她不需要主動發話,子翼就會主動退位讓賢,發出退位讓賢的詔書,主動表明禪讓皇位。
這個過程中商憫不需要主動發力,也不需要說什麼,自然會有人替她辦好。
面對眾多朝堂臣子或明顯或隱晦的暗示,商憫道:「時機未到,待攻破宿陽,塵埃落定之時,便是稱帝之刻。」
於是臣子們不再言語,而是睜著一雙期待的眼睛,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商憫大軍即將抵達宿陽之時,宋兆雪和斂雨客也已經來到了宋國和大燕交戰的戰場。
現在燕兵已退,此地又已經化為了宋國和鄭國交戰的戰場。
雙方士兵你來我往互相攻伐,但其實並沒有爆發太大規模的戰役,頂多是我劫掠你一支糧草,你伏擊我一支援軍,雙方交戰的士兵規模至今沒有達到五萬之數,態度可以說相當克制了。
宋國的將領對此也有些疑惑,「搞什麼玩意兒這是,難道只是為了拖住我們的腳步嗎?他們想阻止我們攻破宿陽,所以才百般阻撓?」
不管他們的目的是不是整個,反正就結果來看,鄭國軍確實是想阻止他們攻破大燕。
宋國將領心中有些不安,將前線戰報傳回了國都昌明。負責處理軍務的是左相莫群,以往左相發來的密信都比較及時,但是這一次密信並沒有那麼及時地發過來,而是隔了好幾天之後才發回了前線,而宋國將領得到的也只是一句模稜兩可的話。
「當以穩妥為上,不宜與對方大規模交鋒,保存有生力量。王上病重,難做決斷。」
……王上病重,難做決斷?
因為君主難以做決斷,所以作為丞相的也就不想擔責,不知道該到底讓大軍前往何處,該如何處理聯軍內戰了嗎?
宋國將領百思不得其解,同時又覺得有一種不祥的預感籠罩了整個宋國大軍。不對,也許是在更久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種預兆。
從王上久病不出開始,這種感覺就已經愈發強烈,前方的決心也不是沒有產生過動搖,有一次宋國的將領們甚至也在懷疑王上是不是已經遭到了朝臣的秘密監禁,甚至有將軍已經寫信回昌明,向自己的同僚暗中詢問了此事。
但宋王也許是知道自己已經長久沒有露面,可能會導致民心不穩,所以在一段時間後又再次在人前現身了。
從那之後她現身的次數就變得比較頻繁,但也依然不經常上朝,軍政大事一律是召集群臣商議,然後再發下結果,而至於早朝這種東西早就名存實亡。君主不在上面坐著,底下的朝臣就算是參加朝會又有什麼用。
儘管眾多臣子一直擔心宋王的安危,但是他們的擔心一直沒有得到驗證,他們只能在這種惶恐不定中繼續著大軍的行進。
但是很快他們心中的暗衛得到了應驗。
大軍一邊應付著鄭國軍的纏鬥,一邊緩慢向前。
前行路過一處關隘的時候,此地已經被鄭國軍完全占領,把宋國軍卡在了關隘外面。如果宋國軍想要繼續挺進,就必須要拿下這一處關隘。
就在宋國將領以為一場大規模衝突在所難免的時候,前方的時候突然向後方傳來了一封密信,然後緊接著前方的將士也滿頭大汗地回到了後方,向將軍匯報前方情況。
宋國將軍宋晏滿心疑惑,然而聽到手下的稟報後,越聽越是心驚,臉色都變得蒼白了。
「有個年輕男子在陣前喊話,說他是宋國久不出現在人前的大公子,他說宋王已經被妖所謀害,如今的宋王是假的,那個大公子也是替身假扮的……」傳信的小將同樣臉色煞白,「而左相莫群實際上是妖黨,一直在假傳王令,他們的目的是消耗宋、燕人口,讓宋國的百姓填進戰場裡面,讓各國國力衰弱,最後……妖魔獨大!借人族諸侯國隱藏行跡!」
說到最後那個傳信的小將冷汗津津。
作為戰場前線的斥候,其實他也發現過許多疑點,就比如說偶爾情報會傳來的極其準確及時,每當宋國軍需要的時候,大燕的情報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非常巧合地出現在他們眼前,然後幫助他們取得一場又一場勝利。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