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開始,奪取城門之前,袁遙就已經在武王的密信指揮下做出了一系列戰前準備。
宿陽城共有三重瓮城,每一層之間的防禦工事各有不同。
每道城牆厚達四丈,高約十丈,三重瓮城城牆各有不同。
第一重瓮城與主城牆之間相距三十丈,敵軍闖入城門之後,弓箭手會在城牆之上連射。
眼前的這座宿陽城牆並不是以前大於時期就有的,而是後來重建的,為了修建都城的城牆,足足出動了三十八萬民工,用了將近二十五年才修建完成。
當年大燕滅大虞一戰,燕軍攻入都城城牆之後,大虞軍隊拼死抵抗,那一戰燕軍折損士兵二十萬,瓮城之中屍骨遍地,人堆疊著人,屍骨堆疊著屍骨。
最後燕軍攻入城池,戰爭過後,人們收斂屍體,清點兵器,在瓮城之中發現了已經激發出來的八萬支箭矢,還有貯藏在其中沒有動用的十二萬隻箭矢。
第一重瓮城與第二重瓮城之間,距離則有二十丈,設城牆滾石機關,用於防備攻城的敵軍,下方地面是砂土混合小石子,並沒有泥土堅實,這是為了避免敵人架設雲梯登城。
城牆的側面甚至還設置了小道用以誘敵,敵人會以為那小道是用來登上城牆的。而實際上小道之上遍布暗器孔,時不時就會有人將長矛利劍伸出來,把敵人紮成刺蝟。
而就算敵人從正面強攻進入了內城,城門之上也設置了機關,會有數十萬斤石灰傾瀉而下將敵軍盡數覆蓋,然後城牆上方澆水,生石灰遇水灼燒,將敵人燙傷。
第三重瓮城的城門與第二道城門相隔僅十餘丈,並且城門並非互相照應,而是微微錯開的,這是為了限制大型衝車駛入城中撞擊後面的城門。
而這十餘丈的距離不僅可以用火油澆灌,以火攻戰勝敵軍,更可以在城牆的夾縫之中布置弓手以及自動連發的機關弩暗器,上方的每一方城牆都至少設有三個弩箭激發口,一旦敵軍侵入,便會箭如雨下。
第三重城牆上方還有斷龍石,砍斷鐵鎖斷龍石就會立刻落下,將通向城內的道路死死封住。
那個斷龍石是當初都城建造之時從別地運送過來的,精挑細選,重達十萬斤。
大燕建潮八百年以來這斷龍石從未落下過。
袁遙確信,這斷龍石就算落下了,也抵擋不了武國軍的火炮。
他非常走運,得到了皇帝姬麟的賞識,被派來駐守主城的城牆,而另一位守城大將謝擎則被派去駐守北面的城牆。
姬麟和謝擎都認為,武國軍極有可能從北面或者東面的城牆開始進攻,因為那不是南面的正門,如果強攻的話會容易一些。
在國軍僅餘三日就能到達宿陽的時候,袁遙覺得是時候動手了。
他指派可以信任的將士,暗中對著第二道瓮城裡面的石灰粉澆水,令其受潮,這樣它就會失去作用。
然而澆水的士兵一個沒控制好,水放得太多讓石灰放熱了,滾滾的煙霧從縫隙之中升起,一下子引起了另一支駐守城牆的士兵的注意。
等袁遙聽到信的時候,負責澆水的那幾名士兵已經被嚴密關押了起來。
負責看守宿陽正門的將軍名叫陶慧。
原本正門是謝擎看守,姬麟把謝擎調去北面城門,於是正面城門的看守工作才落到了陶慧手中。
待袁遙匆匆而至去找陶慧,他神色緊繃,心中已經盤算著推誰去將這個罪名給擋下來了。這個罪名,他身邊的副將擔得,親衛擔得,但唯獨不能他自己來擔。
因為他是主將,沒了他,裡應外合之際就功虧一簣了。
罪名是一時的,只要熬過這三天,等武國大軍兵臨城下,破開城門,占領宿陽,那頂替了罪名的人未嘗沒有活命的機會。
他已經派人給手下的李將軍送了口信暗號,她只需一聽就會明白髮生了什麼事……這也是他們早就商量過的。
若要成大事,怎會沒有犧牲?
然而感到牢房之時,袁遙震驚地發現自己的士兵並沒有被嚴刑拷打,只是被關了起來。
陶慧好整以暇地坐在牢房外頭的一把破爛椅子上,身邊一個人都沒跟著,桌子上只有一道燭火在燃燒著。
「我告訴手底下的人,是他們這幾個人巡邏太累沒地方休息,所以在城牆上撒了幾泡尿,沒想到城牆年久失修,已經漏了縫,流了進去,所以引發了石灰起煙。」
陶慧看著袁遙似笑非笑。
袁遙如蒙大赦,但是又擔心這是陶將軍在詐他的話,於是只是一味裝瘋賣傻,假裝不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