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喬琰打量了一番他的神情,情知他這話里可不像是他對此事不知,反倒像是對此事存有幾分考校之心。

她目測了一番此地與廣宗的距離後回道:「入夜之後便可。屆時盧公領一隊直走廣宗,沿路避人耳目,另一路西行折返,於破曉之時回返,最好揚塵而起,令曲周城外探子得見,做出洛陽又遣強援前來的假象。」

「洛陽增兵,將軍又素來穩重,固然並不在此時兵臨城下,只怕那張梁也不敢前來劫營試探,那麼此時縱然營中人數不足此前一半,也足以於城外穩守,直到廣宗勝負已定。」

盧植拊掌而笑。

喬琰所說也正是他的盤算。

「好啊,說的不錯。那麼——」

盧植頓了頓竟拋出了個驚天大雷來,「在我離營之後,你可願接起這剩下兵卒統帥的責任?」

喬琰呆了一呆。

這著實是一件讓她不曾想到的事情。

盧植卻仿佛全然未曾覺得,自己將這等重任交託於一小童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見這一次不是自己因為喬琰的戰果而震驚,卻是這孩子因為他的意外安排而臉露驚詫,他也不由有了幾分惡趣味。

他現在能理解皇甫嵩為何在信中說,他誆騙喬琰來此是尋個安穩去處,實則不妨讓她做些事情了。

「義真言及,你於軍中事務上頗有急智,我方才所問你也給出了個讓我頗為滿意的答案。」

盧植見喬琰有開口阻攔他這交託重任的行徑,先抬了抬手示意她不急開口,而是繼續說道:「我知你想說,軍中要務,謀劃需得萬般謹慎才是,你也並無一個軍中官職在身,接替此位多有不妥,甚至容易引得營盤動亂,是也不是?」

「盧公既知其中要害,為何還要做出此舉?」

他這一開口,交託的可不是一個區區虛名而已,而是將多少人的生死都託付於她了。

「我若說這是因為我信

義真的判斷,你只怕不會相信。」盧植說道,「不過說是在他的影響下做出這決定,卻也不算錯。」

「義真在信中還提到了一句話,讓我苦思了半夜,最後下了決斷。他說漢室明日皆在未成之棟樑,與其讓棟樑磋磨於養名進習十年,舉孝廉擢侍郎又十年,庸庸碌碌,輾轉於積攢封官拜相之錢財,何如放手一搏,令其早日有出頭機會。」

「此是義真肺腑之言,我不能不聽。」

喬琰眼神一震。

這話比之她先前自皇甫嵩那裡得到讓她保重安危之話,還要讓人有心懷震盪的力量。

舉孝廉,提為侍郎,又遷為北地太守,這不是尋常的話。

這是皇甫嵩自己的個人經歷。

在他漸居高位的時候,天子劉宏就已經折騰出了那賣官鬻爵,按官職分量叫賣之事,若非黃巾來勢洶洶,皇甫嵩要上位這左中郎將必然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錢財,或者預支他未來在任上的數年收入。

所以他寫給盧植的信中說,他並不希望一個未來可能有棟樑之才的人會需要輾轉二十年才得到這樣一個機會。

也不妨趁著黃巾之亂這個機會將喬琰放在一個正合適歷練的位置上。

恰逢此時盧植不可能帶著所有人撤離。

——否則一旦被曲周城中的張梁發覺,就可能綴在他的身後,在他還未突入廣宗城之前來個兩面包抄。

而正好這一支用來矇騙張梁的隊伍並不正面出戰,主帥其實是大致安全的處境,格外適合喬琰這種自身自保能力稍微差了些的情況。

更何況,這種歷練只能說是側面輔助了盧植和皇甫嵩突破廣宗之戰,以皇甫嵩揣度盧植的想法,將這個任務讓出來他也應當不會太過心疼。

簡直沒有比這個位置更合適的了。

見喬琰神情怔怔,像是在意識到了皇甫嵩的良苦用心後動容異常,盧植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義真還在信中提到,你祖父喬公祖當年與南陽太守陳球有仇,做到三公位置上的時候卻還將他舉薦了上來。他今日與我合謀,將你這小童擢拔到副帥的職位上,也算是有些私心——」

「日後有人談及此事,必將兩件美事引為一談,皇甫義真與我盧子干尚無三公之名,先有三公之德,豈不快哉!」

盧植說到這裡便先自己笑了出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