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漢軍能以我弟兄為質,必已攻破下曲陽,這讓出的缺口到底是生路還是死路已成未知之數,為今之計,倒不如於城內與對方一決高下!」

他們沒有別的退路了!

聚攏兵卒反擊的時間太短,張角的語速也不免稍顯急促了幾分。

若非是他強大的心理素質,只怕他也不免要因為張寶此時的情況擔憂,也要為漢軍這神來一筆的破城而慌亂。

現在他穩住心神的表現無疑讓廣宗城內的黃巾仿佛找到了主心骨。

在張角話音剛落的時候,周遭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應和之聲,「我等為大賢良師死戰不悔!」

這句「死戰不悔」的意志宣告幾乎在這座廣宗城中迴蕩。

就連盧植自覺自己經歷過數次的平叛,也不免覺得,若是以九江等地的叛亂用來跟這廣宗城中的黃巾相比,甚至是對這些死不旋踵之人的侮辱。

盧植對宗教事業也並非一無所知,但在此時才正面見識到了,一支能為宗教之中的信仰而死戰的隊伍,即便已經失去了兩道城牆的庇護,也誠然不是一支會輕易束手就擒的隊伍。

只是因為張角的傳道和那個朗朗上口的口號,就能將他們挑唆到這個地步的嗎?

大概率不是的。

盧植不止是個合格的將領,還是一位學者,他自然不會對整個漢末時代背景下的亂象一無所知。

可在維護王朝的統治和尊重這些人的反抗之中,他

必須堅定地選擇前者。

因為後者反抗之中的無序和野蠻已經造成了更大的災厄,這是他更加不能容忍的事情。

話是這樣說沒錯,在看到真正受到張角的太平道傳教影響的士卒,前面的倒下去,後面的隨即湧上來,頗有一種悍然赴死姿態的時候,饒是盧植也不覺在心中對這些人生出了敬佩之意。

「子干莫要愣神!」

皇甫嵩遠遠一箭射出,將不知道何時攀援到牆頭的黃巾士卒射了下來。

這士卒本打算從高處襲擊盧植,來上一出擒賊先擒王的戲碼,可惜還是皇甫嵩的動作要更快一些。

皇甫嵩無端在射出此箭的時候想到了喬琰對他的叮囑。

這的確是一句很有必要的叮囑。

在他此前從父親和叔父那裡得到的有關於攻城的經驗里,從未提到過竟然有城池中的守軍,在已處在這等無險可守,且尚有其他退路的時候,依然何其固執地守在這裡,就仿佛是在以□□凡軀鑄造成一道擋在他們的大賢良師面前的屏障。

前方的死傷甚至沒有讓後方的人露出對死亡的恐懼,而是依然在以爆發式、或者可以說是自殺式的進攻方式繼續戰鬥。

但他們的對手卻比他們更多了平日作戰的積累,以至於這種反抗作戰頗有一種飛蛾撲火的慘烈。

直到皇甫嵩與盧植終於見到了張角。

在雙方面前的街道上,殘酷且兇悍的交鋒讓這一片幾乎滿目血色,唯獨張角一身布衣草鞋站在那裡,正是仙人立足於世外之態。

但無論是兩位將領還是為他們所統帥的兵卒,都絕不能將他當做是個閒遊於野的醫者村夫。

那浩蕩席捲而來、掀起數州戰火的黃巾起義,正是這個人於多年蟄伏中達成的結果。

即便現在黃巾的損失明顯要比漢軍大上太多,也已經隨著此番從正午到黃昏的決鬥,變成了只剩下最後一刀就能結束此戰的地步,也絲毫沒有改變一個事實。

那些存活到此時的黃巾,依然表現出了對張角十成十的擁躉。

皇甫嵩難免想到了喬琰的另一句話,這句話也的確沒說錯。

他毫不懷疑,即便自己此時提刀上前,乾脆利落地了結了張角的性命,只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此人依然會是黃巾餘黨的精神信仰。

皇甫嵩不由有些暗恨自己並未將黃巾的書冊典籍盡數看遍,否則說不定還能在此時想起,其中到底有沒有關於人死後會如何的記載。

但總歸在此時,或許還真是生擒要比殺死他是個合適的選擇。

好在張角本人的武力值……總歸是無法避免這個被擒獲的結果的。

他也並沒有那個道法通神的本事。

而隨著張角的被擒,隨著盧植那些個留在城外的兵卒也隨著城頭被逐一占據,三面圍攏入城而來,這廣宗城中的交戰終於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皇甫嵩一邊聽著部下來報後續戰果,一邊不由犯愁起了喬琰此前所說的要擊潰張角信仰之事到底能否可行。

也正在此時,他看到了曹操這傢伙頂著個不倫不類的頭盔,手臂上纏著兩道裹傷的布條,狼狽地走了進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