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面等待著結果的好事群眾來說,這或許是個刺史到任時候一番插曲的完美落幕,可經過了這一番抉擇的波折,張遼卻很難因為這落後敲定的官職,而對張懿生出臣服之心來。
這一來表示了他並沒有對所遇良才的體察關切,二來,他身為刺史卻還要看京中一校尉的臉色,怎麼看都少了幾分骨氣。
這樣的人要如何能擔當得起一州之地的權柄呢?
雖說不該以一時表現便下一個定論,張遼也自覺自己的年齡小了些,還不足以讓他憑經驗判斷,此時更多仰仗的還是直覺,但他心中有了這種初步的印象,也就難免對張懿抱有了幾分偏見。
好在因張懿重新給出的這個武猛從事位置,讓他得以先從督管軍事的行當做起,倘若忽略掉此番張懿的表現,這也未嘗不是個良好的開端。
張遼將話說出來,便已經自己開解得差不多了,現下也打算沉下心來就職上任。
只是想到喬琰先前所說的,她實是要通過張遼得到的待遇來決定自己該當如何輔助這位刺史,現在張懿既是如此做派,他也不免擔心起了樂平侯的情況。
但他眼中所見,正是喬琰對這意外消息並未露出什麼心緒不定的樣子,只是又說道:「可否勞煩將那位校尉的樣子描述給我聽聽。」
張遼回憶了一番先前所見的那人,回道:「他大約三十歲上下的年紀,相貌頗為出挑,氣度也並非尋常人,若非要說的話……」
張遼想了想那日喬琰讓他和張楊於王氏宅邸和人比斗,找出了個參照來,「此人酷似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
這不是個尋常的表現,但張遼這話說得篤定,大約還真是他所說的這麼回事。
再若念及喬琰此前便推斷出的,這幾州刺史的委任,很有劉宏在重啟州牧制度後對世家平衡的意思,那這張懿對一世家出身的校尉問詢於張遼位置的定奪,似乎也並非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情。
而三十歲,相貌氣度不凡,又可為校尉一職……
在喬琰的印象中還當真有一個人選!
她連忙聯繫上了王氏家主。
在這晉陽城中要讓人盯梢,喬琰自己暫時是做不成的,只能選擇地頭蛇。
不管那位身份特殊的校尉到底是離開州府在城中走動,還是始終閉門不出、直到離開晉陽回返洛陽的時候出現,總歸會有現身的機會,讓王氏盯著就是。
好在也並未讓她等待多久。
護送張懿前來并州的隊伍,又不像是鮑鴻等人此前在樂平的情況一樣,需要等到喬玄的祀廟完工之後才能離開。
既見張懿一到此地便得了勇士來投,加之或許是該交代的事情都已經交代得差不多了,這群洛陽兵卒只又過了兩日便啟程離開。
隊伍過晉陽南城門魚貫而出,也正落在了附近的喬琰眼中。
此前這支隊伍進城,喬琰幾乎將目光都集中在了張懿的身上,難免對他身後的兵卒疏於關注。
這會兒從這一個個兵卒的臉上逡巡過去,倒是看見一的確身著校尉服侍的,並未出現在隊伍領頭,反倒是混在士卒中間門,又因盔甲的帽檐遮蓋,而讓臉被蓋住了一部分,壓低了幾分存在感。
這無疑解釋了為何喬琰在先前會不曾留意到他的存在。
可喬琰見過他,又如何會因為這點遮擋便認不出他的樣子。
張遼對他乃是個世家子弟的判斷並沒有出錯。
這是袁紹袁本初!
那麼如此說來,倘若張懿對他的意見倚重頗多的話,這位并州刺史,乃是汝南袁氏的門生?
喬琰的眉頭擰起了一瞬又旋即舒展開來。
這好像是個壞消息,卻也同時是個好消息!
59. 059 楮樹……
汝南袁氏舉薦出個并州刺史來,在喬琰看來好理解得很。
即便如今還未到誅宦失敗、董卓入京、天下四亂的時期,但袁紹於黨錮之禍期間於汝南結交許攸何顒等人靜候時機,很難說他後來與曹操所說的那句「南據河(黃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1的說法是否在此時已經有了個雛形。
這或許也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中的一部分人所支持的想法。
在世家習慣於四方的標準操作之下,先走出兩步發展並不奇怪。
即便此時這最後一句「南向以爭天下」或許應該換一種表述,對如今的袁氏來說,更傾向於在混亂的時局中尋求自保的武力保障,但總的來說還是這麼個意思。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