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漢長城在五原、雲中這一帶修建了內外兩道城牆,一道結合著陰山山勢,於固陽這一片延續了秦長城的基座,一道往內回退三十里,以夯土和碎石修建而成。

這第二道內城牆的沿線結合有烽火台和軍塞,其中最出名的一處就是光祿塞。

昔年呼韓邪單于歸附漢朝的時候就屯兵在此,此後返回漠北經營,以藩臣之禮向大漢自請為婿,進而有了昭君出塞之事的塞,就是這光祿塞。

因光祿塞位處陰山豁口固陽道之外,此地循例應當駐紮有七八百人,且常有人巡視於瞭望台上,固陽有變的情況極其少見。

聽她這麼問,張遼遲疑了片刻後方才回道:「此前幽州冀州烏桓叛亂,朝廷徵調并州軍馬,刺史上書言明邊境要害,但徵兵校尉攜聖旨而來,除卻從南匈奴調兵,以羌渠之子於夫羅領兵之外,還不顧阻攔,撤走了光祿塞中的四百餘人,連帶五原郡度遼將軍營內留存的半數士卒。」

「烏桓之亂在六月,七月徵兵之時喬侯還在禁足之中。」

言下之意,彼時跟她說了也沒什麼用。

可這種寧可先將起火的地方給搶救滅火,卻絲毫不顧及他處長期守備情況的徵調,著實是——

「荒唐!」喬琰忍不住痛斥了一聲。

哪有這麼徵兵的!

但并州到底只有刺史,有監察和舉薦的權柄,又不能過問那麼多軍事上的事情,就算是崔烈有心阻攔也沒這個辦法。

現如今又無度遼將軍在任上,也確實沒人能阻攔帶走度遼營地的人。

喬琰頂著樂平侯的名號能這麼罵,張遼卻不行。

他只嘆了口氣又道:「這光祿塞中少了半數以上的人,餘下的也算是恪盡職守,他們聽到有大量騎兵自固陽道而來的時候,一邊預警一邊領人追了出去,但是人數與對方有些差距,盡數罹難了。」

「更麻煩的是,陰山邊界上的外城牆現如今起到的防備作用不大,靠內的這一道偏巧在這一段有一處塌陷,原本是已經上報修繕的,但還不等修繕完成,就已經迎來了敵人。」

喬琰穿固陽城過,眼見城中一片劫掠後的慘然景象,心中實難不對這羌胡生出深切仇視來。

未經馴化的遊牧民族在此時視漢人為兩腳羊,一給其掠奪的機會便毫不留情地從大漢啃食下一塊肉來,著實是獸類行徑。

城中淋漓鮮血一時之間難以被清洗乾淨,在喬琰穿行而過中,撲面而來一股血腥氣。

她目光定定地落在了其中一處,在那裡正有一片坍圮的院牆,土牆的邊緣留著一隻血色的掌印。

以這掌印的規模來看,其所屬者分明還是個孩童。

喬琰不忍再看,徑直加快了坐騎奔馬的速度。

自固陽北門而出,再行出一段,便是這內長城。

張遼伸手指去,說道:「便是此處了。」

喬琰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見這在孝武皇帝時期建起的第二道城牆,出現了一處相當明顯的塌陷。

在翻身下馬,行到近處去看那內長城裂口的時候,喬琰又忍不住蹙了一剎眉頭。

在裂口截面處的只有結塊的泥土和砂礫,並無尋常的夯土城內為保其牢固性而常有的草木成分存在。

這也許是當時建造時候的習慣,也沒什麼好指摘的。

但這城牆上的風化痕跡之餘,人工破壞的痕跡也很明顯。

胡人選擇這一處進攻絕不是偶然。

「去光祿塞看看。」喬琰重新上馬,調轉馬頭間說道。

往西北方向行去不算太久,光祿塞就已經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

此地既一度為單于駐紮之處,規模也確實不算太小,在形制上更是建成了上窄下寬,易守難攻的樣式,只是此時因為不過區區二百人留守在此,看起來在人員上有些可憐。

也只是因為張遼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抵達,才讓其還保有先前的巡防形制。

她朝著光祿塞內的軍屯住所看去,正見被日光映亮的屋上瓦片,在形制上是一個固字。

在固陽城中也是這一紋樣,只可惜,這種對固守的期許顯然沒能讓這兩處得保平安。

「我來前你可有著人往固陽道查探過?」喬琰一邊朝著周遭打量一邊問道。

張遼回道:「喬侯讓人傳書於我,言明有進攻之意,我想喬侯大約不想讓此番來襲的匈奴人意識到我等將有大舉動,只派出了三兩哨騎循著他們留下的痕跡往前追出了一段,確保不會看錯他們離開的方向,其他人則只做出了修繕邊防,籌備守軍的樣子。」

「那群劫掠之人自陽山陰山之間的夾道而來,也從那夾道而出,徑直往西北方向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