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此又不覺發出了一聲嘆息。
「可恨賊黨亂國,庸臣誤國,忠良死國。」
賊黨即為馬騰韓遂等人,庸臣便是那貿然出戰的涼州刺史耿鄙,忠良正是傅燮。
也不知是因為曹操和傅燮之間曾有並肩作戰的經歷,還是因為他以征西為志向,從傅燮的身上看出了幾分他也可能遭遇的將來,又忽然對喬琰說道:「若我有朝一日從傅南容舊事,我便讓昂兒也同彥材一般投奔你來。」
「孟德何出此等交託之言,」喬琰回道,「如今酒在杯中,前途在望,我該祝的是孟德於遴選之中名列前茅,而非是什麼為將者必經馬革裹屍。」
曹操這人,感嘆英雄生不逢時的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同樣快,一聽喬琰這話他便笑道:「是極!我等先滿飲此杯再說!」
在旁圍觀的曹昂不由無聲地嘆了口氣。
他算是看出來這二人到底為何平輩論交了,這把酒對飲的言談之間分明是同一番豁達,更有那英雄惜英雄的意味。
可好像不管是哪種結果,他都要往樂平學院就讀的樣子?
也不知道那地方是何種樣子……
他心中思忖之間,將目光短暫地從喬琰和曹操二人身上挪開,正見那屋外的院子裡,喬琰身邊那位壯碩勇武的護衛正在仰頭朝著院牆上說些什麼,他仔細一看才發覺那上頭還掛著個身影。
這種奇怪且對比懸殊的交談景象不知為何,放在了這位就喬侯的地盤上便讓人覺得並無什麼不妥之處。
他收回目光重落到眼前,便意識到他好像錯過了一句話,還是問他的話。
曹操對他這走神頗為無奈,又重新說道:「燁舒問你,你如今讀了哪些書?」
曹昂回道:「方讀了那過秦論和論治安策。」
想到時人多以長輩對晚輩有所希冀評判,喬琰想了想說道:「子脩有意效賈長沙執政之才,乃是宏願,卻莫效他生不逢時。」
但到底是適逢其會還是生不逢時,即便是如今已經嘗試執棋而行的喬琰自己都得不出一個結論,更何況是曹昂。
中平四年十一月,大司農曹嵩買官,就任太尉。
也同樣是這十一月中旬,自請前來參與度遼將軍選拔的眾多在職或賦閒官員,都抵達了洛陽西郊軍營之中。
劉宏此前自無那麼多閒情逸緻去將這些前來的官員一一校對名錄,但他既要借著度遼將軍的選拔,給自己選出個私軍來,到了這會兒人員齊備的時候,總歸是要來看一看的。
洛陽北軍開赴這西郊大營,於營盤空地之處更是支起了一座校驗點兵高台。
只是台下兵卒陳列,列隊於最前的乃是那些候選之人,而身在台上的正是當今天子與其身邊重臣。
曹操朝著台上看去,見到喬琰也身在其中。
大約是因為她有北擊匈奴的戰績,被抓來做了個裁判,也或許是因為這重設度遼將軍之事是她跟劉宏提出的,便也有了此番殊榮,但也或許——
這只是她如今正得天子青眼的表現。
總歸喬琰有了個最佳的觀望位置,既將台下這些個陌生面孔收入眼中,也將劉宏的反應看得清楚。
在他於上首坐定後,便有小黃門將此番參與的將領名單呈遞到了劉宏的手邊。
他逐行地看下去,明明面上看似未有什麼特殊之處,喬琰卻直覺他此時的心情並不那麼美妙。
這名單也同時被抄錄了幾份,分發到了他們的面前,喬琰粗粗掃了一眼便意識到,劉宏為何會有此等表現。
倒也真不枉費她刻意給袁氏通風報信一番!
算起來袁氏所提名的人選還大多收斂,譬如韓馥,譬如紀靈,都是現如今還未曾闖蕩出太大聲名,也並未直接和袁氏形成聯繫的。
可袁氏本著世上沒有不透風之牆的想法,將事情透露給了何大將軍,這情況便大不相同了。
吳匡、張璋——
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何大將軍死忠擁躉之人。
這二人甚至在何進死後,因怨恨何苗與大將軍不同心,將其亂刀砍死,說是極端的何進擁護者也不為過。
這兩個人沒有任何必要在大將軍得勢的情況下前來參與度遼將軍的選拔,可偏偏此時出現在了這裡。
董旻——
這是董卓的胞弟,此時同樣聽命於何進帳下。
甚至還有一位在明面上的身份更不加以掩飾的。
何進大將軍府府掾王匡。
這張名單就差沒將一句話貼到劉宏的臉上。
別管此番選拔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總歸我何進要在其中撈個夠本。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