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其二呢?」劉宏問道。

「其二,先太尉張伯慎作戰不利,撤職理所應當,但我聽聞張公知人善任,多有提拔有識之士為太尉府掾,其中料來多有通曉律令文書之人,不知可否從中擇選幾位前往并州任職?」

太尉府掾?

劉宏居於南宮之後,對三公府的情況知曉得也要比先前更多些,這太尉府中說是什麼賢才以他所見還真沒幾個,不過通曉律令倒是確實應當做得到。

想想曹嵩反正是來這個位置上混日子的,太尉府掾中確實可以分出幾人來給喬琰。

這個請求雖然怪了些,卻也的確有可行之處。

并州有喬琰在,在制定總行事方針上想來並無問題,缺的是將其指令修補更正,而後按照大漢律令制定為文書的人,從太尉府掾里選人任用確實可行。

也的確是對於楊彪所提問題的回覆。

在他准允後又見喬琰對著楊彪回道:「州牧一職,位高權重,不敢輕忽,琰之長處在敢以匈奴血,鑄我漢家關,的確少了幾分為政經驗,然有心於細枝末節處事事小心,絕不敢以想當然之舉行事,不知衛尉以為如何?」

「喬侯這句話已足以說服我了。」楊彪臉上浮現出了幾分笑容,「敢以匈奴血,鑄我漢家關,望喬侯以此為志。」

他話畢便退回了隊伍之中。

這便是個已沒什麼意見的表示。

劉宏朝著下方不再有人意圖開口的百官隊列看去,而後在喬琰的身上停駐了最長的時間。

因這殿堂燭火的映照,他臉上的神情顯得並不那麼清楚分明,仿佛是在沉思權衡著什麼,但他最終還是開了口。

「既然眾卿都無異議,那麼——

朕意已決,以樂平侯為并州牧,司并州軍政要務。」

在喬琰出列謝恩之時,劉宏又緩緩開口道:「燁舒,莫要讓我失望。」

這可是并州牧!

只願她真是一把為大漢接續基業的舍予之火,壓製得住那擔任度遼將軍的韓馥,也能一面鎮守好這并州邊關,一面在他所需要的必要之時領軍來援。

他心中的種種想法都匯聚成了這意味深長的六個字。

但好在,此番先有盧植的助力,後有楊彪的發問,倒是省卻了他不少口舌。

屋內點著炭盆,劉宏卻覺得大概是他的身體更差了些,以至於有種滲入骨髓之中的冷意,他提了提精神方才說道:「關於涼州牧和荊州牧——」

「如今荊州零陵、桂陽之亂,有長沙太守孫文台出兵,情勢可控,涼州賊子寇邊,有皇甫義真在,亂象漸有收斂。但涼州牧與荊州牧,必得允文允武之才,方可勝任。」

一聽到這兩塊關鍵性質的肥肉被劉宏給放了出來,喬琰甚至有一瞬間覺得,她這個新落定的并州牧可能是個透明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經匯聚到了這兩個位置上。

但想想劉宏拋出這位置是為了進一步平衡權力,絕不可能讓人如此輕易地得到這位置。

果然他緊跟著就說道:「兩州州牧事關重大,我有一遴選之法想請各位參謀一二,不知可否。」

「如有政績卓著,且有膽魄面對此局面者,以文書自薦送來朕處,荊州何以解決宗賊之亂,涼州那馬騰韓遂如何處置,羌人如何安頓,於文書中一一寫明,由朕從中選出最合適的人選,和列位公卿商議決斷。」

這個法子……

袁紹沉思了片刻,又與袁基交換了個眼神,以為其中確有袁氏操作的空間。

以論述的方式分析情況,正是他們這等人的長處。

好像還真有一爭的資本!

袁氏是如此想的,其他人到底也如此,反正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如先回去各自謀劃一番。

喬琰步出這崇德殿之時,左右四顧所見不乏野心勃勃的面容,正於這日頭初升之間顯出幾分古怪來,又聽身後有人叫住了她,回頭一看正是衛尉楊彪。

他先一步開口說道:「今日殿堂之上出自公事之念而發問,想來喬侯應該不會怪罪才是?」

喬琰回道:「若無衛尉這番秉公發問,我還無法得以向陛下討來這兩份旨意,又如何會覺得有冒犯之處。逾制擢升,本就應當慎重而行,衛尉此番發問問得極對。」

「我這話里倒也有幾分私心,」楊彪嘆了口氣,「小兒楊修如今正為我父於弘農守孝,我因奪情之故回朝任職,於書信之間聞他有意於三年期滿後回返樂平於喬侯手下做事。」

「以世家子弟之舊例,沒有這般規矩的,我勸阻不得,只好令喬侯處先多些政令傳達之官員了。」

楊彪顯然對楊修覺得樂平是個讓他長進之處這件事頗為苦惱。

楊賜在世之時,楊修到底年紀尚小,便是稍有任性倒也無妨,可在此時這個年紀,又有喬琰這等少年縣侯珠玉在前,這想法便有些不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