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或許他真應該選擇在此時放過張讓等人一馬,就像剛剛過世的劉宏一般,在宦官和士族的勢力之間往復周旋,從兩方都獲取到足夠的利益,以讓自己處在不敗的位置上。
張讓等人還比袁紹他們這些口頭上說得好聽的,要更符合他的心意,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實際的行動。
殺了董重,便是最好的投名狀!
驃騎將軍董重與那此時屯兵在河東、甚至已經逼近了洛陽的董卓可沒有任何的關係,他乃是當今董太后的內侄,也便是屬於劉協的勢力。
董侯劉協若要坐上天子之位,既要有天子傳位的詔書,又得有董重手下兵馬的擁躉。
何進原本以為,張讓等人傳詔讓董重面見陛下,是為了給這位驃騎將軍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卻沒想到他們是在死亡的恐懼下,先將董重給殺了,作為對他何進的示好。
好啊!這簡直再好也沒有了。
張讓他們是主動撇開了和劉協之間的聯繫!
何進又哪裡會想到,劉宏在死前留下的最後一條謀劃,便是要剷除他這位大將軍,甚至不惜讓張讓與蹇碩等人先殺了董重來取信於他。
這是這位帝王無所不可利用的謀劃。
在董重死不瞑目的頭顱置於他馬蹄之下的時候,何進再看向那皇城方向,便只剩下了滿心暢快。
便是張讓令他只能帶上二百士卒隨行又如何?
有了這些人在側,已經足夠保衛他的安全。
若是人數過多,反倒有了謀逆的嫌疑。
何進朗聲說道:「且先讓我身邊之人確認陛下的生死。」
他話音剛落便看到從南宮城牆上垂吊下來了一隻吊籃。
他抬了抬手,示意身邊的一員隨從前去。
那心腹隨從登上了吊籃,被接入了南宮之中,大約一盞茶多的時間又被人給放了下來。
他急奔而來,朝著何進回道:「陛下確實已經大行,傳位詔書也確實是給董侯的。」
此皆為他親眼所見。
他也看到董重那失去了頭顱的屍體正倒在嘉德殿內。
大約那位驃騎將軍也不會想到他在入內後見到的不是活著的陛下,而是這樣要命的一擊。
而在聽到劉宏最終還是選擇了傳位劉協的時候,何進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在此時露出了一個笑容。
總歸劉宏覺得劉協比之劉辯更加聰慧、更符合他的心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現在遺詔中如此決斷也不奇怪。
何進笑的是,對方明明嫌棄他們兄妹粗鄙,所生的皇子辯也難當大任,可昔日簇擁在他身邊為他所驅策的宦官勢力還不是在他死後秘不發喪,將董重給殺了,投靠到了他這一邊來!
最後的勝者還是他何進!
有了這幾個事實在眼前,何進全然沒管袁紹等人在此時對他的勸阻,說的什麼箭在弦上局勢已成之類的話,當即下令,讓除了要跟隨他進入南宮的二百士卒之外的其他人,都往後退出了一段距離。
而後在那一面城門緩緩打開後,他領著這支衛隊一道踏足了這內宮重地。
宮門敞開,他便看到了此時站在前方迎接他的張讓趙忠等人。
大約是因為先前的誅殺董重舉動,讓這兩人的身上沾染了不少鮮血,也讓這還被劉宏稱過父母、昔日裡趾高氣揚的兩位宦官,看起來格外像是兩條——
落水狗!
何進只能想到這樣的比喻。
他策馬而前,甚至懶得因為身處南宮之中而下馬,只是何其倨傲地停在了張讓的身邊,說道:「讓公啊,你若早如此明智,又哪裡還用到今天這樣殺皇親來取信於我的地步?」
張讓面露苦色,回道:「大將軍說笑了,我若是先前就站到你這邊來,只怕早就不為陛下所容了。」
何進聞言一哂,想想也真是張讓說的這麼回事。
便只開口問道:「兩位皇子已經從北宮方向的城門送入南宮來了,傳國玉璽在何處?」
在南側的宮門合攏後,雖然少了袁紹等人在側,何進卻沒覺得自己此時身處在危險之中,反倒因身處在一個此時無主的地盤上,那等貪婪狡詐的底層習性占據了上風,只覺渾身自在。
與此同時,那北面的宮門開啟又關閉,正是得了他的指令後,將原本身處北宮之中的劉協和劉辯都送來了此地。
張讓聽著小黃門來報,情知他們此時已算是讓劉協處在了個安全的環境,不由鬆了一口氣。
他便朝著何進回道:「請大將軍隨我來。」
何進不問劉宏遺體如何處理如何發喪,而是先問及傳國玉璽的所在簡直再合理不過。
既然只有傳位於劉協的詔書,那麼劉辯要想登基,或者說是合乎理法地登基,也就最好能有一張新的敕令。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