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她這一句話打消了他們不少疑慮。

作為被董卓提拔上來的公中,在先前的遷都之議里,荀爽是唯一沒被褫奪官位的。

眾人多以為他只是在蘭台從事書籍保護整理的工作,因其確實是在經文方面的大家,那麼他會擔心在遷都之中,這些珍藏的典籍出現了什麼損失,實不難理解。

可在荀攸與他分析了討董之舉一呼百應,又已有路大軍兵迫洛陽的情況下,他自覺自己也是可以做些事的,比如說——

在洛陽平董卓之亂的時候,將有些人給保下來。

潁川荀氏和汝南袁氏同屬豫州境內世家,族中也有姻親之故,袁氏宗族他便自然要救。

也恰好在此時,得到喬琰在出兵之前送來消息的馬倫,找上了他。

馬倫與袁隗有過個孩子,其中長子袁滿來,正如蔡邕在為他題寫的碑銘中所說,此子「逸材淑姿,實天所授」「百家眾氏,遇目能識」,卻可惜在十五歲上早夭,餘下的兩子袁懿達和袁仁達,天資都不過爾爾,也只是在洛陽城裡領著個小官做做而已。3

遭到袁氏與董卓之間爭鬥的牽連,這兩個兒子也都被拘禁在了北宮之中,馬倫自然要想辦法救上一救。

喬琰的進攻能給她製造救人的機會,從時間到方向都差不多有數後,剩下的就是她自己該想辦法的時候了。

四年前在她以太史令身份入宮匯報靈台要務的時候,曾救助過一名犯了規矩的小宮女,名為任紅昌,她雖不喜歡以這等相助之恩,要挾別人替她做這等麻煩的事情,卻也不得不在此時做出這樣的選擇。2

只因荀爽所安排的人手並不能時常在北宮中走動,還是需有個內應。

於是在她和荀爽的救人計劃敲定後,便由能出入於蘭台的荀爽承擔起了這個傳遞消息的任務。

也好在還有荀爽安排的人手,一旦洛陽宮城中出現動亂,這小宮女也能被順理成章地一併帶出,倒也對得起她在此時的付出。

只是大概馬倫和荀爽都未曾料到,在袁氏子弟於臨近的雜役房內換上了宮人衣物,又用過了些乾糧後,原本被人攙扶著的袁隗忽然問道:「我等為何不趁此機會將弘農王也一道帶出?」

袁基皺了皺眉頭:「叔父,恕我直言,若如今我等身邊有本初與公路為援,還能做這件事,可我們自身都難保的情況下,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做此事。」

他們接下來的行動應當是按照荀爽所計劃的那樣,由他的人手所保護,暫時藏匿到何皇后的宮殿。

在何皇后成為何太后,又為董卓所殺後,因劉協尚且年少,便還未有皇后,此地自然也沒有再有人入住,董卓大約也嫌棄此地有些晦氣。

但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董卓絕不會想到,他們居然會選擇此地作為自己的落腳處。

他們袁氏這數十人能從此番災劫里脫身,已經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如何還有這個多餘的精力去管劉辯的情況?

可袁隗不這麼覺得。

何皇后字直接讓他想到了劉辯。

他回道:「董卓若是保不住洛陽,必然帶著陛下與弘農王外逃。天子之詔便是天子之詔,我等今日逃出,日後還得收到董卓的指派。倘若給了董卓捲土重來的機會,我等便是今日僥倖脫身,明日也實難保全。陛下身邊必然有著重重防衛,正如你所說,在本初與公路不在的時候,我們沒有這個救人的機會。可弘農王不同。」

劉辯的身邊應當護佑之人不會太多才對。

袁隗自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若是真能成功將劉辯給救出,董卓成功外逃也只能帶走一個劉協。

出於不願讓董卓此人把持朝政,為天下清明著想的想法,他們完全可以與並未被一起帶走的朝臣一道,將董卓打為逆臣,將劉協「迫於無奈」算作偽帝,扶持劉辯登基。

若董卓不能外逃,以此人的脾性,極有可能會將劉協劉辯滅口給他陪葬,先救出了劉辯,對袁氏來說也有好處。

袁隗的這種說法說服了一部分人。

於是不願意執行這冒險計劃的,跟隨任紅昌一道往何皇后宮殿藏匿,包括了袁懿達和袁仁達。

袁基拗不過叔父,與他還有其他支持這建議的前往營救弘農王,這些人也恰好與董卓派去滅口的人撞到了一處。

也便成了董卓收到的第二條消息。

這兩伙人打了照面,當即動手僵持了起來,因董卓並未想到還會有人來破壞這一行動,派出的人不多,還真讓他們得了手,只是在交手間不慎打翻了燭台,讓弘農王所住的宮室燒了起來。

或許是從這起火之中所得到的靈感,袁隗當即讓人往周遭繼續放火,以製造出足夠的混亂。

但這兩方鬧出來的動靜,也讓本應當往北城牆方向支援的郭汜調轉了目標。

袁氏眾人與荀爽留下的人手,若是要對付這些簡單的留守之人,還可說有些機會。

可要對上的是馬賊出身又堪稱善戰的郭汜,與小孩撞上了持刀的大人也沒什麼分別!

袁隗當場被殺,一道死去的還有這些跟從行動的袁氏族人。

但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