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她經歷了丈夫的亡故、兒子的去世,算來也經歷了不少風浪。

熹平元年漢桓帝之妻竇太后去世,她終於能以劉宏生母的身份成為名正言順的太后,又將最被劉宏看重的兒子劉協養在膝下,本以為可算是苦盡甘來,卻沒想到……

長安?進攻長安哪裡有這樣容易!

洛陽與長安之間足有八百里的路程!

即便她不通軍事也知道,這其中的距離不是一日兩日之間可以到的。等董卓在長安站穩腳跟,他還能從涼州調度軍馬,只怕又將樹立起一道難以攻克的屏障。

她此刻極其後悔,自己早年間到底要為何因為劉宏行賣官鬻爵之事,也跟著收受意圖走通關係之人的賄賂。

如今這些錢還不足以支撐這一路上的行軍消耗,卻或許損了劉協的氣運啊!

喬琰眼見對方聽完了那話後便有些精神恍惚地往永樂宮方向走,不由搖了搖頭。

早年間與何皇后之間的權柄之爭或許已經掏空了這位董太后的身體,她也原本就應當在今年之內死去,現在只怕是到了極限了。

喬琰對她沒太多同情可言,畢竟對方在太后位置上的所為也多有令人所詬病之處,只轉向了趙雲問道:「洛陽情形如何?」

這洛陽城中昨日實在是發生了太多變數,讓人應接不暇。

趙雲只能撿著重點來說,首先便是喬琰最感興趣的北宮大火,「那把火是被控制在北宮之內的袁氏族人所放,目的是為了救出弘農王。」

「他們這選擇其實也沒錯,董賊逃離洛陽之前意圖將弘農王滅口,但這北宮中彼時還有郭汜部眾在行動,將參與此事的袁氏族人砍殺了大半,只剩下了袁太僕領著弘農王逃走。」

「只是有些奇怪,在君侯前去追擊董卓後,奉先與文顯等人留在此地滅火,卻並未在北宮之中發現這二人的蹤跡。」

喬琰心中暗想,到如今也沒發現,好像是有些奇怪。

趙雲已接著說了下去:「我等已讓人到四面去尋找了,許是因為北宮之中動亂,以防災禍再來,他們便先暫時離開尋了個地方躲藏起來,等到確認京中安定再冒頭。」

「此外,昨日與我交手的那人,乃是董卓麾下校尉張濟的從子張繡,他的叔父已跟隨董卓離開,只剩下了他斷後,現已被我擒獲,聽憑喬侯發落。」

喬琰想了想又問道:「京城中的官員如何了?」

趙雲回道:「因董賊帶著陛下離去得倉促,這些人昨日下午在北宮之外爭吵了好一會兒,我聽了許久,意見分作了兩撥,其中一些人想著陛下在何處他們就在何處,董卓有此一敗,手下的兵將折損不少,他們前去,一來可保陛下安危,以免董賊在急怒之下將陛下害死,二來也可作為內應,商量如何除掉董賊。」

這話說得不錯,若是一個支援劉協的官員都沒有,可難保董卓會覺得這個人質不夠分量,直接連把持天子的面子功夫都懶得做了。

好在劉協確實是劉宏明文確立的繼承人,以大漢餘威,依然會有漢臣前往。

「另一批人的意思是,不如趁早以陛下病故的說法,另尋一宗室擁立為帝王,比如幽州牧劉虞德高望重,便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不太意外。

喬琰心中對眼下的情況有了數,回道:「所幸為了奉孝與文和的安全,將他們留在了孟津,卻還有你替我多聽多看。」

換了呂布絕對沒這政治素質。

趙雲對這句誇讚頗覺受之有愧,又聽喬琰說道:「這些瑣事先不必多管,先將弘農王找到再說。其餘的事情等人都來齊了再做評判。不過找人之中務必注意,不得對洛陽居民有所驚擾。」

她可不是董卓第二。

趙雲當即領命而去。孫堅與孫策等人也加入了這找人的隊伍。

喬琰當然也沒閒著。

在北宮之內和北宮周遭的里弄中都並未找到劉辯和袁基的蹤影,讓她不由生出了一種近乎直覺的判斷,也隨之將目光落到了那南宮的方向。

自袁術放火燒宮之後又有董卓篡政,南宮就處於四面封鎖的狀態,除卻荀爽偶爾往蘭台走動,又有東南方向的幾處宮室還有人值守外,幾乎沒有太多人會來到此地,也便理所當然地成了個搜索的盲區。

喬琰本也有另外一重目的需要往南宮中走一趟,便順著這宮牆慢慢地踱了一圈,在經行過一扇邊角小門的時候,忽然發現這門並未嚴絲合縫地合攏。

她試探著推了推門,果然見到這門隨之打開。

在她順著門後小道走出一段後,便見到這地面上有一點血跡殘存。

她蹲下來觀摩了一番,可以確定,這絕不是當年袁術等人與張讓蹇碩交手所留下的痕跡,只可能是袁基帶著劉辯逃亡到此地的時候留下的!

喬琰連忙順著這痕跡往前追出,想起系統的提醒,又將那數值面板給打開掛在了一邊。

而還未等她順著間隔一段距離才出現的模糊血跡,尋找到那躲藏起來的兩人蹤影,在經由一處宮殿的時候,喬琰忽然發現自己的氣運數值陡然往下掉了十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