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麋竺帶來的三批人,可當真是一個比一個頂用。

他在投人所好上也算是做到極致了!

鎖子甲不需多說。

并州這等邊防要地的盔甲製作工藝,整體來說還是過關的,可誰也不會覺得,己方的安全性提升是什麼沒有必要的事情,尤其是對將領的安保。

真正的鎖子甲製造工藝極其複雜,還需進行量體裁衣,所以先前被喬琰稱為鎖子甲的充其量也就是這種制甲工藝傳入中原後的副產品。

但現在他們要對上的是涼州悍卒。

涼州兵尤其是羌人在對戰之中搏命得很,她可不希望趙雲呂布張遼徐晃等人,還沒等到中原的戰事上發揮出其作用,就已經消耗在邊地戰事上了。

麋竺送來的制甲師傅正好在冬日將更合身且更便於行動的鎖子甲給製作出來。

第二項山地推車的意義更不用說。

哪怕是段熲這等滅殺涼州羌人的好手,都免不了和且凍羌、零陵羌等頻繁發生小規模的山地作戰。

自西漢晚期開始出現的鹿車的確是山地運輸的好手。

至於在其上加上風帆推動的說法,如今看起來的確有些像是無稽之談,簡直像是隨性地將沿海帆船之物套用到了推車之上,可在兩百多年後的五世紀,還真出現了這樣的加帆車,在千年後記載在歐洲的長詩之中。

這或許真可以在涼州之戰前測試一番可行性。

至於那擅長保養馬蹄,從事修剪上油工作的丁零人,也可以說是後世的鐵勒人,或者說是回鶻人的其中一支。

他們做的可並不只是修修馬蹄的用途。

如若喬琰未曾記錯的話,在西方早在兩百多年前就發明了馬蹄鐵,隨著草原遊牧民族的往來而傳到了敦煌張掖之地。按照後來已經被稱為甘州之地的傳播說法,茫茫戈壁砂石太多,極傷馬蹄,便以木澀四竅,綴於馬蹄之上,從而得保障。

這些人有沒有可能曾經見過這種古代版本的馬蹄鐵,也作為她嘗試打蹄鐵的專業人才呢?

早先喬琰沒能徹底將并州籠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也還未曾組建出一支足夠可怕的騎兵之前,她若是提出馬蹄鐵只有資敵一種結果,可如今若是有更完備的人才庫存,更容易執行的鐵藝製造,這就完全有可操作性了!

哪怕這些人並未從事過這樣的工作,要從修剪馬蹄轉行過去,總還是容易的。

喬琰的目光一亮。

要不是麋竺坐在她的面前,她幾乎想要直接拍案而起,以示對他所給出的禮物的驚喜。

天知道她之前都盤算著讓那華佗弟子吳普從研究人轉向研究馬了!

145. 145 只欠東風

騎兵三寶,馬鞍、馬鐙與馬蹄鐵。

并州有著天然的訓練騎兵兵種的環境,若是在軍糧配備充足、戰將兵員精悍、作戰方針正確的情況下,將這三者配備妥當,毫無疑問將要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馬鐙的進一步改良,確保在上馬下馬期間不至於為其所絆,對并州來說並不難做到。

并州從州牧長官到部從都需要進行的騎馬作戰,尤其是其中還有相對年輕的,讓喬琰將尋常馬鞍往高橋馬鞍發展,也並不需要經歷什麼波折,這本身也確實不是什麼技術性的問題。

唯獨這個馬蹄鐵,讓她頭疼得很。

這又不是畫個弧形往馬腳掌上釘這麼簡單的事情。

歷史上的歐洲還出現過馬蹄鐵上的釘子脫落下來,造成了統帥跌墜下馬,被手下誤以為是中箭落地而後潰敗的烏龍情況。

雖然馬蹄鐵釘在戰馬的角質層上,沒什麼痛感,可蹄鐵的更換安裝所需的工具,剪釘鉗和馬蹄鏟之類的東西到底要形成何種樣式,喬琰是一概不知,只能模糊說出點機制來,最好還是有術業專攻的人員進行製作。

并州境內戰馬確實多,偏偏從事相關護理工作的人員卻少得可憐,充滿了好一派野路子的既視感,這才不免讓喬琰萌生出了讓手下人轉行的想法。

麋竺這送禮送得可算是到她的心坎上了!

東海麋氏能累積下這樣龐大的家產,和他們這種極高的情商與眼力顯然是分不開的。

喬琰起身說道:「帶我去見見這些人吧,能遴選出這些人,子仲有心了。」

麋竺自然對此喜聞樂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