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可喬琰的高平一戰,完成了和皇甫嵩的合兵。

現在這位涼州名將,也已如猛虎出籠一般朝著他們發起了奪命攻勢!

誰才是真正的左將軍,已不需多言!

------

喬琰駐紮在金城之下的第二日,韓遂還在防備著她會在何時發起攻城之戰,就已經看到了從東面傳來的壞消息。

確實是看到而不是聽到。

被他視為心腹的成公英和最被他看好的閻行都被皇甫嵩所率領的部眾扣押著,連帶著他的部從一併作為俘虜,從東面緩緩行來。

又另有一支隊伍,依然是從他們前往榆中方向所走的河對岸回返,被船隻接應到了喬琰的這頭。

這支隊伍的人數遠比先前離開的還要多,這讓韓遂不得不做出個猜測,是先前出現在媼圍城的隊伍也一併到了。

在他往東西方向各自環視了一圈後,他竟一時之間無法分辨出,到底是哪一面的人手要少些,能讓他做出突圍的嘗試。

南為山嶺、北為黃河,又將他其他的撤離之路給斷絕了。

他還有路可走嗎?

他還能活命嗎?

即便城下的隊伍好像是為了節省損耗,沒有選擇直接攻城,依然駐紮在兩面的城下,也還是讓韓遂只能緊繃著情緒,不敢有半點鬆懈。

夜來的憂思和外面的磨刀之聲相應,形成了幾乎將他擊垮的情緒負擔。

直到這連日來的疲憊壓倒了所有的愁緒,這才讓他陷入了昏睡。

可在第二日的清晨,金城縣城的大門忽然開啟,一名騎兵飛馳而出,直朝著喬琰所在的方向而來。

他行到了近處,巡邏的眾人方才看清,在他的手中赫然提著個帶血的包袱。

他在距離聞聲而出的喬琰還有四五十步的位置勒馬止步,將包袱放在了地上攤開,露出了其中的頭顱。

而後高聲說道:「韓遂已死,在下來獻韓遂首級,請喬侯接管金城!」

152. 152 二將抉擇

喬琰聞聲看向了前方。

那隨著染血包袱展開露出的,確實是韓遂的頭顱。

若她沒有在昨日於城下用望遠鏡來看清韓遂的面容,她可能還沒法確認這一點。

也難保就會被人抓住可乘之機,來上一出哄騙入城、擒賊擒王的戲碼。

——這種事情在整個三國的歷史中並不少見。曹操就被人這麼騙過。

可顯然韓遂此時的情況並不是被騙,而是當這金城再不能表現出「固若金湯」的狀態,還被左右合圍的時候,韓遂要為如何尋找到一個破局的關鍵而憂心忡忡,他的下屬也必須儘快給自己謀求一條出路。

人求生存,乃是本性。

以這些人看來,那位并州牧確實是給韓遂下達了兩次戰書,可他們與她之間是沒有血仇關係的。

看看馬騰的情況吧。

他現在不就是參與到了喬琰攻伐涼州的隊伍之中,此刻也正在那金城以東,從葵園峽的方向而來。

城頭觀望之人所見的場面里,他因為協助著皇甫嵩將成公英和閻行等韓遂部下俘獲,而頗有一派立功之後的耀武揚威。就算不能叫做耀武揚威,總還是體面的。

那馬超也在喬并州的麾下,似是頗得重用的樣子。

他們呢?

他們是不是也可以選擇投降,而不是非要跟著韓遂一起死戰到底,最後只能落個「被清剿的叛賊」這樣的名號呢?

涼州跟隨韓遂起義的這些人是很現實的。

他們會選擇反對朝廷,是因為這東漢末年,大漢中央早已經失去了對邊地的掌控,更不能在天災面前給他們拿出足夠的補償,讓他們維持一套生存下去的辦法。

但先前的韓遂可以。

而當韓遂也自身難保的時候,他們自然要先考慮自己的命。

是在金城已經彈盡糧絕到沒有一點辦法之際,等著喬侯的屠刀落到他們的頭上,到了那個時候再認個明主,還是在韓遂還有一拼之力的時候,就先取了韓遂的頭顱,讓城外的大軍可以毫髮無傷地占領金城,帶著一份功勞轉換陣營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