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同樣是出自涼州的皇甫將軍,在閻行得到自由後的這一段時間內所見,也很得喬琰的尊敬。

她並不像是會存有地域偏狹之間的人。

「那你覺得君侯會是因為忌憚的想法,就不敢用人的庸主嗎?」賈詡又問道。

閻行搖了搖頭。

這顯然也不對。

當日在地牢之中,喬琰以忠孝之間他到底要選擇哪一個為由而相問於他,又言及他的父母便在大牢之外問詢他的死生情況,閻行本也不算對韓遂死忠,不像是成公英一樣欠著韓遂的救命之恩,思量之下決定倒戈。

但在投降之前他還問了喬琰兩個問題。

其一是,他曾經統率過不少的部從,若是喬琰給他統兵的權力,為何不擔心他會挑唆這些舊部給她添麻煩。

其二是,他如今是因為父母之故被喬琰說服來投,可事實上在涼州境內,親緣關係的牽絆向來是很寡淡的,這也不只是馬超父子之間的情況而已,她為何不對此懷有警惕。

可喬琰只說:「我敢用馬騰父子為何不敢用你?韓遂已死,你還能掀起的風浪微乎其微,若我要人人都盤根問底其忠心,令其剖膽以證赤誠,那我將無人可用。我不僅敢用你,還敢將你用在一個最特殊的地方。」

這個最特殊也最大膽的用法,便是讓他帶著韓遂的那封書信前往長安,去董卓那裡做個臥底!

而賈詡就是他此行的軍師。

這一種啟用方式,讓他絕不可能說出喬琰不會也不敢用人這樣的話。

賈詡回道:「看一個人在君侯手下的作用不必看他現在的官職,而應當看他到底有多少實權。有些時候,只有個假佐的名頭也恰恰是優勢所在。」

若是他的官職太高,看起來太像喬琰的心腹,那才容易讓人生疑。

反而是眼下的情況,作為一個誘餌和一把利刃來說剛剛好。

「那若是我等失敗了,先生豈不是白走了這一趟?」閻行想了想又問道。

他相信賈詡的眼力。

若是他評判出董卓沒被他們的這番舉動騙到,以他們先前逃離并州牧麾下追兵的應變來看,要從董卓的手下成功逃離也不算難事。可這一來一回間,卻有些浪費精力。

一出不成功的誆騙,也有損喬琰的英名。

賈詡回道:「你是真這麼覺得?若是代入韓遂的其他部下,你再看一看此事,又是何種感覺?光是這一點,這趟行動就已不虧了。」

聽賈詡這麼說,閻行不由陷入了沉思。

因麴演開城投敵的速度太快,導致響應了他行動的相當一部分人,根本沒有任何處境艱難之時,直接就完成了這個轉換陣營的過程。

城是破了,人是降了,他們對并州軍的武力震懾也有那麼幾分感知,卻還少了對喬琰的尊敬。

從短期來看,平定韓遂之亂的這整場戰鬥中,只有在葵園峽的交鋒有人員損失,對於人口數量本不算太充裕的并州來說,是件好事。

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威嚴的不足,勢必會埋下隱患!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們從生死之間走過一輪又得到開釋的過程,去填補這份虧空。

閻行在表面上的降而後叛,正好起到了這個發作的由頭。

在喬琰對這些人的「各司其職」安排之前,其實有過一個調兵遣將,意圖將人給一網打盡的舉動,只像是出於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過錯就將所有人都給牽連上的考慮,才沒做出這個選擇。

這一出將發未發的雷霆震懾,足以讓人看出她若想要憑本事奪城,也不過時間早晚問題而已。

他們更不該對喬琰有任何一點小覷的心思!

能達成這個目的,喬琰已不虧了!

那麼能否完成董卓這一頭的任務,便沒有這樣重要。

當然,若能讓事情循著既定的軌跡發展下去,總是要比失手更好的。

在喬琰對荀攸等不知情人士的解釋中,賈詡和閻行前往洛陽是為了在他們隨後進攻長安有一內應,以防在董卓窮途末路之際,對荀爽盧植等人造成什麼生命威脅。

可賈詡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要擔負起的是什麼責任。

他抬眼望了望天色。

因趕路的必要,此時正是凌晨時分,日頭將升。

他看著天邊的這一層曦光,忽然想到了那年秋收的時候,喬琰將他從白道川上的綏遠城請到了那五峰山上的情景。

彼時的喬琰說這是「朝氣滿神州」,何能不為之一搏。

不過如今,只怕是「風雨動天下」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