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3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現在喬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掉了他在涼州的後援,得到了羌人的擁戴,效率高到讓董卓幾乎要懷疑她是不是有涼州血統。

這也讓他更需要一位有遠見卓識的謀臣來替他謀劃,在面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幾路進攻長安面前,他到底應當如何自處。

喬琰一旦將拔除了最大毒瘤的涼州徹底穩定下局面,起碼有三條路線可走,用於進攻長安。

這手握大漢帝王的福利,他是沒有享受到多少,滅亡卻已在眼前了。

是戰還是繼續轉移陣地,又或者是從何處再拉攏到一個援軍來,總得有個人來給他出出主意。

此外,他也太缺武將了。

董旻這等與他血脈相連的親人,原本比誰都會堅決地站在他這一頭。

牛輔這個女婿,偶爾腦子是不好使了一點,但好歹是有些武力的。

徐榮這種又能統兵又能打的,哪怕對方不出自於涼州,也跟他的下屬之間存在著些許摩擦,可此時他如果在的話,怎麼也能替他穩守住一路。

現在卻都已沒有了。

所以——

無論是閻行還是賈詡,若是能夠將其留下作為自己的部從,他都是要試一試的。

閻行此子還年少,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最讓董卓欣喜的還是,他不僅在這千里送信之中表現出了忠誠於主君的品質,還跟喬琰之間有著天然的立場對立。

出於這種考慮,他沒直接跟閻行說他並不打算出兵涼州,以防在關中空虛之下,給了東面朝廷和并州方面的兵馬以可乘之機,而是說道:「韓將軍的左將軍位置是天子親封的,喬琰擅自討伐,甚至將其逼殺,實為叛逆之舉。」

董卓朝著閻行的方向走出了幾步。

在這拉近的距離之下,他越看越覺得這是顆涼州地界上長出的高品質小白楊,著實令人滿意。

也或許是因為他自己的兒子早逝,這會兒瞧見個橫眉冷對不是朝著他來,而是朝著喬琰去的年輕人,更是怎麼看怎麼喜歡。

他伸手拍了拍閻行的肩膀,說道:「韓將軍的仇必然是要報的,只是要好好籌劃一番,是引君入瓮,還是直接反攻涼州。我打算與部從商量商量,將關中的守軍重新做個調配,再做出決斷。」

這便是個和稀泥的答案了。

董卓自覺這話說的也算穩妥。

果然他看到閻行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喜,說道:「相國能有此心,已不枉韓將軍對您的信任,出兵之事還是慎重一些為好。」

董卓便趁勢問道:「若真要出兵,你可願在我麾下擔任一偏將,替你先主討個公道?」

閻行想都不想地回道:「不必什麼偏將!相國若真願意替韓將軍報仇,我願為馬前卒一盡心力。」

董卓滿意了。

他自打被喬琰打到了洛陽門口那會兒開始就覺得自己諸事不順,如今可算是有一件稱心如意的事情了!

為了表現對這小將的器重,聽聞他所騎乘的馬匹在從涼州前來長安的路上受了點傷,可能會影響隨後的臨戰發揮,他當即就命人從他的馬廄里挑選出一匹上好的送與閻行。

在他徵調回涼州餘部的時候,這些人隨軍還是給他帶來了幾匹西涼好馬的。

雖在短期內已不可能有什麼和赤兔相提並論的存在,總是要比閻行的傷病之馬好太多了。

而在目送閻行離開後,他便轉頭跟段煨又問起了賈詡的情況。

要董卓看來,武將還是要比文臣容易拉攏的,就像閻行在聽聞有好馬可用於征戰之用的時候,相當給他面子地露出了個笑容。

可文臣……怎麼說呢,起碼董卓就看不太懂王允黃琬這些人的想法。

所以他只能跟相對來說偏向於儒將的段煨諮詢一二。

「只靠著出身涼州的關係想要說服他為己用可能不太容易,」段煨分析道,「在前來長安的路上我跟他借著早年武威郡舊事拉近了點關係,昨日跟相國稟報之後又同他聊了聊,他說反正將他放回去,大概相國也不會甘心,還不如將他趁早殺了了事。」

董卓聽著有點心梗,回問道:「何必這麼果斷?喬琰也只是給了他個假佐的名頭而已。一個州里假佐能有二十多個,如何配得上他這種良平之才。」

總不能是拿著這樣的待遇,還對喬琰的忠誠能和閻行對韓遂的忠誠相比。

要真是如此,董卓要自閉了。

段煨搖了搖頭:「不全是忠心與否的問題。賈文和說他的妻兒都在并州,他的長子還在并州牧麾下任職,他不可能因為地緣關係轉投,若真如此,就等同於是將妻兒的性命給斷送了。所以他既然運氣不好被閻行劫持作人質帶往長安,不如死了乾脆,這樣對誰都好。請相國正好也能少費些口舌工夫。」

段煨沒說的是,賈詡在後頭還補了一句話。

他說,反正你們的口才也不太好,與其思考這個,還不如多拿點腦子在考慮問題上,起碼不要想出私鑄小錢這種操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