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8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這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用通俗一點的話說,其實也就是荀攸對喬琰解釋的那個理由。

袁紹這個時候不適合跟袁術玩到一起去,進而影響到他手中「大義」的含金量。

這個問題哪怕是再去問詢沮授審配等人,得到的也會是一樣的結果。

袁紹也實在不必擔心這份拒絕會遭到袁術的發難。

袁術不敵孫策,也不敵陶謙,在北面也打不過在兗州崛起的曹操。

他能在剛領兵敗退的情況下掀起什麼風浪?

至多也只是停留在汝南的地界上罵罵人罷了。

許攸繼續說道:「明公要想拒絕袁公路的敕封請託也容易,只說汝南為袁氏根基所在,按照三互法的原則,不能擔任豫州牧就是了。」

他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這還能趁機限制一個人的進軍。」

袁紹說道:「你是說孫策?」

孫策不能握有吳郡,或者說,孫策不能成為揚州牧,也是遵照大漢律令的說法。

雖然這年頭在偏遠地區已早不需要遵循這樣的規則,但將其作為明面上的理由,總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事實上,袁紹也必須要重視一下孫策這頭幼虎了。

孫堅之死,非但沒讓孫氏基業分崩離析,反而讓其更有了孤注一擲的決絕。

而孫策身上沒有孫堅的盟軍桎梏,也恰恰給了他開疆拓土的底氣。

他今日可以毫無顧忌地對上袁術,明日也可以接著對上陶謙,而後對上袁紹。

用劉虞去限制喬琰進軍後,袁紹意識到了一件事,比起喬琰這種相對來說還在規則內玩遊戲的,董卓和孫策這種武夫才是最麻煩的!

當然,沒有把孫策和董卓作比較的意思。

更何況,如今還沒有這麼多歷史根據去證明,要想從南邊往北邊打實在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袁紹等人看到的,只是當年的聯軍會師討董中,孫堅從南面進攻,以僅次於喬琰的速度攻入了洛陽城中。

那麼……孫策呢?

他還是提防著孫策一些為好。

在此子已經被喬琰示好拉攏的情況下,袁紹能對他的施恩有限。

給他高位官職反而可能惹火上身。

南方又偏偏是對大多數人來說鞭長莫及的地帶。

故而與其去給自己找個不一定靠譜的南方同盟,還不如讓他保持著現在這個會稽太守的位置,與南方的宗賊和世家彼此牽絆腳步。說不定就能讓他先在內部生亂。

袁紹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該如何對待袁術和孫策了,又轉而問道:「那曹阿瞞的兗州牧位置怎麼說?」

陳宮作為曹操的使者前來,無疑是曹操做出的尤其聰明的一招。

陳公台這個人,乃是兗州東郡的東武陽人。

他出身世家,年少之時就與海內知名人士相交。

所以他到來的意義,也不是什麼給曹操貿然進軍濟陰和東平請罪,以及和袁紹這邊先通個氣。

而是在說,曹操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占據了一個東郡,現在多加了兩個郡而已,可他已經通過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兗州世家的認可。

有了這一層勢力支持的保障,曹操在兗州的擴張,即使沒有他那幾個能征善戰的將領協助,也註定了不會太難。

這是一種規則遊戲。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還不如順水推舟,按照陳留太守張邈在奏表中所說的那樣,因曹操有保境安民之能,將其委任為兗州牧。

被軟刀子架在脖子上脅迫,袁紹心中說不出的膈應。

可偏偏無論是他的理智,還是此時站在他面前的許攸都在告訴他,這個位置必須給曹操。

因並不涉及到袁氏內部的問題,所以袁紹也將這個問題拋給了他的其他謀士。

歷史上官渡之戰時期,他手底下的這些謀士對如何解決曹操這件事,產生了各種長線短線作戰的分歧看法,可現在這些人考慮了眼下各地的局勢後,都覺得曹操可以暫時引為外援,授予其兗州牧的職位。

兗州在豫州的北方,這意味著與曹操結盟,可以讓他作為防備南面敵人的屏障。

此外,兗州內部的張邈和劉備,也都不是什麼易相與之輩。

別看曹操現在得了前者的舉薦,也與後者的關係相處得不差,可真要算起來,其中的隱患也不少。

更讓袁紹不得不做出這個決斷的,是緊跟著傳入鄴城的另外一個消息。

先前劉虞前往涼州,監督喬琰處理涼州的情況,由其子劉和暫代幽州牧之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