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9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又怎麼不是忠心大漢呢?

他的這一番歪理邪說,差點把劉虞給氣個夠嗆。

但這顯然還不是公孫瓚對戰決心的全部表現,在這番坦蕩的立場說辭後,公孫瓚彎弓搭箭,一箭射向了劉虞,將其從馬背上射落了下來,而後揚長而去。

可惜公孫瓚也沒想到,看起來一身士人長袍打扮孤身赴約的劉虞,在裡頭還穿著一副輕薄的鎖甲,這一箭又被卡在了這副特製鎖子甲的縫隙中。

公孫瓚滿心以為,劉虞被衝上前來的侍從搶回去後也必死無疑,當夜就發起了偷襲。

然而他遇上的卻不是一支無人指揮,六神無主的隊伍,而是張遼列隊齊整的騎兵衝擊。

公孫瓚被迫東逃,幽州對峙的防線也因這一戰而被推進到了薊縣一帶。

這便是鎖子甲在其中立功了。

不過現存的鎖甲數目累積漸多了也面臨一個麻煩。

喬琰麾下的武將數量再怎麼多,卻顯然不可能將一百六十件鎖子甲全部都穿戴在自己的身上。

總不能一人穿五件……

換洗也不是這麼換洗法的。

「重甲兵就算多出這些鎖子甲,也並不能出現質變的提升……」

因為鎖甲其實不那麼防近距離的劈砍。

「給騎兵武裝的話數量又遠遠不夠,若是分散到了多處戰場後,效果更要大打折扣。」

喬琰想了想,朝著郭嘉說道:「我有一點猶豫,是將其作為首功制度中的軍功換取物品,還是單獨成立一支先登隊伍。」

雖說麴義的重甲兵在歷史上也有個名字叫做先登營,但這種先登並不是率先登上城牆破城的先登,而是作為斬將奪旗的前鋒先登敵營。

重甲兵的用處也絕不是在攻城,該當是在步兵的對沖甚至是步兵迎戰騎兵中,起到穩定陣型的作用。

反倒是攻城的先登,需要這種輕質且防禦箭矢效果更好的盔甲。

而前者,大概就跟收集積分兌換獎勵的情況一樣,可以將棉衣鎧甲寶馬一等利器都可以往其中混進去,以激發戰士作戰和軍屯種田的積極性。

郭嘉回道:「君侯的想法很多,這本是一件好事,但首功兌換米糧,斬首達標升官,升官後待遇更高,乃是一整套成型且易於傳達的規則,這些規則經過簡化本有其道理,令其變得複雜反而容易生亂,倒不如成立先登營。」

他這話說的不無道理。

喬琰便接著問道:「以何人為先登營之首?」

這個位置肯定不會是給典韋的。

他雖然偶爾統領重甲步卒,但不會變更其作為喬琰近衛軍統領的位置。

像是呂布、張遼、張楊這些尤擅騎兵的,更不可能被轉去這個崗位。

郭嘉稍一思量,回道:「徐晃徐公明。」

他解釋道:「君侯先以陰山防線委託於他,以測試其確為投誠後用心盡職之人,涼州之戰前,令其接替門亭長之職,意為將有啟用,以我觀之,其整頓軍紀之嚴明不亞於文遠,昔日的白波賊眾也已拆散進各部,更不需提防有變。若再將此大才放在低位上,難免顯得君侯對其心有偏狹之見。」

「此外,不知道君侯有沒有留意過一件事,徐公明這個人,在戍守陰山之際屢次出兵,擊退胡人的游弋部落,有長驅直入的勇武,可他與君侯的其他將領之間門,相處的界限感很強。」

「我觀此人的性格,可以用儉約畏慎四字來形容。」3

這個「畏」和賈詡早年間門的不想出頭,其實不太一樣。

更像是徐晃本人對於自己昔日為賊身份的自卑自謙,所以行事謹慎。

可這樣的態度,就像孫策那種性格缺陷一樣,不是所有的時候都是好事。

郭嘉笑道:「這種表現的人,最適合把他往前逼一逼,先前的考察期越長,現在的責任越重,形成了鮮明對比後,他也越是能打破這種情緒的束縛,成為君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他又補上了一句調侃:「我看人一向很準的。」

要不然也不能選定喬琰做主公不是?

對他這個突如其來的自誇,喬琰哭笑不得。

但郭嘉先前說的話卻也沒錯。

徐晃表現出的「儉約畏慎」非常明顯,以至於喬琰都有點擔心他和其他將領的磨合問題。

在喬琰自己也有統兵之能的情況下,她沒有那麼介意於下屬之間門不過界的私交,反而更傾向於讓他們彼此學習交流競爭,並不強求一個「慎獨」。

再者說來,對徐晃也確實該用了!

她當年將白波賊分化到能被誘騙下山投降的地步,花費了不少的功夫,尤其是對徐晃這個人才,更是玩上了一出離間門計的戲碼,總不能只是讓人看門的。

之前是沒有特別適合於他的位置,這才讓人處在歷練的位置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