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孩子當即嘀咕道:「您今年的地都種差不多了,少惦記一期農學又沒事。」
這話一出,頓時引來了周邊一群同伴的響應。
讓一旁的田豐在意的,倒不是這所謂的雜談和農學,而是這孩子對居中這位文士的稱呼。
能被稱為從事的,大概率就是喬琰的州牧屬官。
只可惜喬琰擢拔的人手中有相當一部分,在任職之前並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名聲,這位的姓氏也沒有什麼標誌性的,這就讓田豐暫時猜不出他的來歷了。
所以他也自然不知道,對方便是上黨郡從事常林。
相應的,常林也未曾留意於人群中多了個從冀州方向來的重要人物。
他承擔著督查上黨郡事務的責任,到如今已有兩年。
彼時對他的任命,也代表著喬琰對流入并州民眾的看重。
不過常林本人處理庶務的能力並不差,還能在閒時給這些上黨郡村落中的孩童讀一讀收到的樂平月報。
現在收到的這一份正是九月刊。
那些孩子喜歡月報上趣事雜實不奇怪。
在絕大多數人並未接受過教育的情況下,相比起晦澀難懂的文章,當然還是故事更能讓人讀懂,不過這份月刊上的雜談板塊有些特殊,常林斟酌了一番還是說道:「我們這次按順序來。」
按順序歸按順序,對這些有新鮮玩意可聽的孩童來說,能聽到他們想聽到的內容,已足夠他們覺得滿足了。
他們又哪裡會有什麼意見。
何況樂平月報這東西,在蔡昭姬對其規劃內容漸入佳境後,越發考慮到了推廣的普適性。
雖說從識字的角度來說,能通讀這份月報的絕不可能是在鄉間門田地上活動的這些孩童,但考慮到月報還起到了消息口耳相傳的作用,為輿論戰和文化入侵鋪墊,月報在內容體裁上就需要讓人逐漸形成一種認知——
即便是不認得兩個字的農人也可以通過旁人的轉述理解報紙上的內容,即便是孩童也可以理解到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這就是蔡昭姬想要達成的目的。
在這種趨勢之下,除卻常林這種本身就是閒來無事才來當個讀報員的,不乏有原本想通過舉孝廉之法養名望的,改為通過給鄉鄰讀報來累積出仕之前的名聲。
喬琰已久不在并州,對這種趨勢未有耳聞,替她坐鎮後方的戲志才陸苑等人卻知道,只是想到讀報至今也還沒產生一個拿得出手的人才,便沒打算跟她匯報。
但能否獲得更進一步的變革姑且不論,常林此時已同這些鄉人說起了文學板塊的內容。
其上寫著一首五言詩歌,出自蔡邕的手筆,名為翠鳥詩。
這是一首對孩子來說也不難理解的詩歌。
「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這等形象的描寫,並不難讓人想像出一副鳥落枝頭抖擻形容的模樣。
而對心性相對來說還算天真的孩子來說,這也是一首寫出了美好結局的詩歌。
在隨後的詩句中寫道,翠鳥脫離開了捕獵者的弓箭,來到了君子的庭院,馴良的心得到了君子的庇護,在此地雌雄平安,長命百歲。
因著常林的逐字逐句引導念誦,這些孩子也跟著念叨了起來。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
「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1
為了防止自己顯得過於不合群,而被看出什麼端倪來,田豐也跟著在念。
只是他念著念著隱約想起,這好像不是一首蔡邕在最近才寫出來的詩歌,而是他在早年間門於漢靈帝執政期間門寫下的詩歌。
詩歌之中的翠鳥遇到了將其從狩獵者手中拯救下來的君子,也得到了保百齡的善終,但對彼時的蔡邕來說,這首詩的出現更像是在宣揚他心中的美好願景,渴望能得到一份令其遠離迫害的庇護。
然而事與願違,他本人卻只能遠走泰山,託庇在泰山羊氏的地方。
但當這最後四句被這些孩童拍手念出,形成一首近乎於童謠的傳唱之言後,田豐毫不懷疑,其中原本的意思必定會被人抹消掉,只剩下在字面上的美好結局故事。
再一想到并州的樂平書院如今迎來了對蔡邕來說的好友鄭玄,迎來了不少文人相伴,協助文化創作和漢紀修撰之事,好像也當真是讓翠鳥棲息在了君子的庭院中。
田豐沿路所見的民生景象,也未嘗不是一種翠鳥詩的寫照。
他心中直覺,這首詩歌的這種推廣,一如當年冀州地界上那首對皇甫嵩的稱讚一般,是一種歌頌并州治平盛況的手段。<="<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