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5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雖如今還不到將地盤擴張到幽州全境的時候,也還遠不到和公孫瓚正面交戰的時候,但她如今頂著劉虞擁躉者的名號,起碼也要給公孫瓚看到,并州軍退到上谷後就絕不會再行讓步。

只是讓喬琰並未想到的是,在她抵達上谷郡的時候,居然還有了個意外的收穫。

鄭玄的同郡老友邴原避居於遼東郡,因聽聞公孫瓚和劉虞之間的矛盾,深覺遼東並非可以長住之處,在收到了鄭玄的來信後,當即決定趁著寒冬封山前趕赴并州。

他行至半道便聽聞了劉虞在追擊公孫瓚的途中為之伏擊、兵敗而走,如今是并州牧的屬官張遼駐紮於上谷郡,便先加快了腳程,等行到了此地方才停歇。

張遼領著喬琰入城之際說道:「這位邴先生的運氣尚好,此番自遼東郡而來有人相送,否則倘若路遇賊人難免不保。」

「而那位護送他而來的壯士也頗有意思。我從邴先生處打聽到了對方的履歷,說此人也是青州出身,中平年間因青州州府與東萊郡府之間有些糾紛,各自送了一份奏章去有司處,他彼時為東萊郡奏曹史,便趕赴洛陽毀掉了州府的文書,先將郡府的送了上去。雖是為郡府辦事,這場糾紛本也是郡府占理,為防州府追責,他還是避禍去了遼東。」

聽到東萊一字,又聽到了這段喬琰隱約有些印象的經歷,她不由腳步一頓,「此人叫什麼名字?」

張遼回道:「他自稱——東萊太史慈。」2

------

若是袁紹知道,他明明已經是青州牧了,卻還是讓原本隸屬於青州的一位神射手落到了喬琰的手裡,別管太史慈到底是護送邴原去并州做個保鏢的,還是去投靠喬琰的,大概都得氣個夠嗆。

不過眼下,他在看的是公孫瓚發給他的這封公文。

袁紹還真未曾料到,劉虞從涼州回返幽州和公孫瓚相持爭鬥,居然會以這樣的方式告終。

他嘆道:「若非是這一戰,我還不知道,劉伯安此人的統兵能力居然差到了這個地步。」

劉虞的這種交戰表現,簡直像是直接往公孫瓚的面前送的一樣。

可惜啊……

「可惜這一戰中,喬燁舒麾下的張文遠,表現得依然可圈可點。」

無論是其安排營防,攔截住了公孫瓚和軻比能以及蹋頓的三方盟軍,陣斬軻比能迫使鮮卑支部退兵,還是其在劉虞一意孤行追擊公孫瓚後,繞行徐無山,橫空殺出將劉虞救走,都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大將風範。

袁紹對這樣的猛將說不意動那是假的。

偏偏張遼乃是雁門郡人士,跟隨喬琰已久,還分明是頗得重用的樣子,又哪裡有可能會被旁人所拉攏。

所以公孫瓚勝了劉虞是不假,但這一場勝仗並不能作為對喬琰的勝仗來看,也顯然無法動搖到喬琰這方的軍心。

反倒是隨著劉虞這一敗一退,看似是幽州的大半落入了公孫瓚的手中,實際上是代郡和上谷郡被納入了并州的範圍,讓喬琰橫空多出了兩個郡來。

并州軍要想守住這兩個郡還真不是難事。

居庸關直接與太行山脈相連,在這一代名為軍都山,也即太行八陘之中的軍都陘。

扼守此關後,便足可保代郡與上谷郡不失。

張遼這個果斷的決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并州方向的防守壓力。

有居庸關在手,公孫瓚雖屯兵昌平,卻也無力越界而過。

冀州方向要想犯境代郡就更不可能了,除非他們先翻越太行山。

一想到這種果斷取捨的決定還是出自於張遼的手筆,袁紹就更生氣了。

難怪喬琰沒將張遼帶去涼州與關中的交戰之中。

這種能獨當一面的將領,雖然年紀不大,卻著實是留守後方的必備。

越想越氣,還不如不想,袁紹將思緒轉回到手中的軍報上,朝著沮授問道:「以公與所見,我們是否要同意公孫伯圭的訴求?」

說句實話,袁紹先前還一度提防公孫瓚南下入侵,甚至因調度軍防的決定,而將給袁術一個教訓的差事交給了劉備,現在又要因為公孫瓚收攏俘虜、擴張軍隊、結盟烏桓的舉動而對他妥協,袁紹只覺心中不大痛快。

但他聽著沮授的回話,又覺得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

只聽沮授說道:「明公想一想,若不給公孫瓚這個位置會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