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既意味著她打出劉虞這個招牌的決定,已成功掩蓋掉了她可能被聰明人細究出的矛盾之處,同時有了對天下有識之士更強的吸引力,也意味著這位頂級的內政人才,不會去資助她的對手了。

喬琰倒不怕荀彧如同歷史上那樣成為曹操的助力,她只是不想在征伐之間門造成更多的損失。

不過如今卻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

此前荀彧在四方遊歷,相當於是並未出仕的狀態,喬琰沒有這個多餘的時間門去把人請過來。

但人都到了她的手底下了,她要是還不能將其留在此地,那就是她的無能了。

在田豐還在為自己的身份暴露而輾轉擔憂之際,喬琰已經在請荀彧過府一敘了。

潁川荀氏的士族風儀在荀彧的身上得到了尤為分明的表現。

在這兩年間門的四方行游,好像根本沒有在荀彧身上表現出任何的風霜侵襲之氣。

當他在喬琰的示意下在她面前就座的時候,他那衣袖拂風間門帶起的一點薰香氣息,一如荀彧本人所表現出的冰清秀雅之態一般,並未讓人覺得有何等侵入領地的冒犯。

也無怪乎荀令留香被人引為美談。

但當喬琰看向荀彧的眼睛的時候又可以確信,所謂的風姿俊雅,坐處留香,絕不能掩蓋掉他本人的才華,以及,他可能並不像是表面所見的文雅,而自有一派堅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潁川荀氏子弟倒是有一點共通之處的。

比如說別人看到荀攸的時候,往往很難想到他在作戰方略上多有通權機變之能。

當然,現在要談的是荀彧。

讓荀彧有些意外的是,擺在他面前的並非是他從周瑜口中聽說的并州清茶,而是白水。

置於青瓷杯中的溫水乾淨不見雜質,本不像是常見的待客之道,可當喬琰開口的時候,荀彧又覺得,面前的這杯白水,無疑是喬琰打算直接跟他攤牌來說的表現。

未嘗不是一種恰到好處。

喬琰道:「幾日前我正好和慈明先生談過一次,早前在他前往長安維護天子威儀的時候,他的身體就已不太好了,去年和今年還又重病了一場,無論如何也不適合長期在長安這樣的環境中。」

「我的意思是讓他前往樂平,和伯喈先生與鄭公為伴,因元化先生也在樂平,許還能將他的身體調理一二。」

若要荀彧看來,這確實是對荀爽最合適的安排。

荀慈明原本就不適合朝堂的環境,更適合著書立說,早前只是因為董卓為了贏得士人的支持,才將他給強行徵調過來的,而後便走不了了。

現在若能回歸原本的去處也好。

「只是這樣一來有一個問題。自董卓亂洛陽後,朝廷百官中除盧公荀公等人之外,多遷移往鄴城,偏偏新帝將立,是需擁躉班底的。荀公有名望人脈,立身持正,尚書令之位非他莫屬,屆時劉幽州自幽州牧成為天子,有何處表現不妥,也有荀公與之諫言。」

目前的尚書令,其實是盧植。

可荀彧很清楚,盧植在劉宏任下是尚書令,是劉宏對其戰功的忌憚,在董卓任下還是尚書令,同樣是董卓在避免盧植掌兵。

把他放在這個位置上,其實是不太適配的。

在三公多領尚書事的情況下,尚書令的權柄遜色於三公,內朝的參知政事權柄在劉宏當政期間門也被他削薄了不少。

比起尚書令,盧植其實更適合做太尉。

荀彧問道:「君侯的意思是?」

喬琰顯然不是要讓荀彧直接取代荀爽的位置,而是說道:「以荀氏子弟來說,公達在兵法上尤有建樹,往後平定四方必定隨我征戰,若直接將荀公挪去并州,他勢必要擔心天子近臣不足之事。」

「故而我有個想法,想與文若商議一二。」

她說到此地頓了頓,眸光有一瞬的銳利,儼然是要求索一個答案,「不過在此之間門我有一話想問,文若可願出仕於長安?」

喬琰若問可願為她所招攬,荀彧或許還要猶豫一番,可她問的是出仕於長安,那就實在沒有拒絕的必要。

若非有這種想法,他也不會出現在此地。

故而他回道:「為漢廷效力,正為我等士人所求。」

喬琰笑了笑。

荀彧這句話將長安的朝廷說成是漢廷,那鄴城朝廷便是偽朝了。

有這句定性的說法在,於眼下的情況看,已是足夠了。

她神情一展:「有文若這句話,後頭的就好說了。以我看來,荀公所憂,乃是朝堂秩序法度未定,上下官職空缺實多,而我所患者,乃是天子近臣不足,權威聲勢不足以令四海臣服。若此事未定,我等還不足以與鄴城朝廷相抗,荀公也不能安心居處并州休養身心。」<="<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