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此外,在將陳紀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後,有一個人落到她手裡,也幾乎是板上釘釘之事了。

正是陳紀的兒子陳群。

他在歷史上是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九品中正制也是他提出的。

後者就算了,前者對喬琰來說還是極有用的。

他也確實到了出仕的年齡。

至於崔州平,他同樣可以安排在此地。

早在去年的八月里,在喬琰還身在涼州和那些武威豪強打交道的時候,戲志才和郭嘉就已經在討論將崔鈞給召來并州做事了。

崔烈畢竟年紀也不算小了,崔鈞與其在安平賦閒,觀望時局,還不如來并州協助老父親處理公務。

所以在去年的十月里,崔烈便在戲志才的建議下給他送了一封信,信中所言就是此事。

崔鈞固然因為和父親在買官這件事上鬧出了點「矛盾」,總的來說和父親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當即趕了過來。

在這一年的時間裡,西河郡中的庶務其實大半是經由他之手來處理的,足以證明他的本事。

喬琰道:「任用崔州平為弘文館館主之一,一面是可體現對於河北士人的拉攏。」

崔州平乃是冀州人,其父親崔烈乃是河北名士,這就是在跟袁紹搶飯碗。

田豐會不會迎來另外一個有可能發現他身份的人,那是另外的問題。

「另一方面,我倡議創立弘文館,若連一個自己人都不安插,別人反而要懷疑我別有用心了。」

她在抬眸間露出了幾分狡黠的意味,郭嘉、程昱二人也不由在心中為她這個人選叫了聲好。

這一點小小的私心表露得恰到好處。

這樣一來,若按照她的安排,弘文館四館主便是荀彧、王允、陳紀和崔鈞。

從年齡上來看老中青三代都有了,而從地域上來看也涵蓋了河北、并州和豫州。

稍有的一點問題也只是,荀彧和陳紀都是潁川人。

但這兩人一個是「王佐之才」,一個是「三君」之一,實難有人提得出比他們更合適的人選。

郭嘉想了想喬琰先前提到的那個四人同往還是輪換的問題,說道:「不知道君侯有無聽過一個說法,昔年陳太丘拜謁荀朗陵,因其崇尚簡樸無有僕役,就令陳元方拉車,陳季方持杖在後,彼時陳長文尚小,載於車中,時人將此景稱為真人東行,引為美談。如今雖不是陳氏子孫三代,卻也是四賢才齊心,何妨令此四人同往弘文?」

郭嘉所說的這件事,說的就是陳紀的父親前去拜訪荀氏八龍的父親荀淑。

因為陳寔持節儉之風,沒有僕從相伴,便讓長子陳紀拉車,次子陳諶在後,當時的陳群年紀還小,就被載在車裡。陳寔和兩個兒子都有美名在外,合稱三君,故而被人稱為「真人東行」。

也便是說,賢人聚眾而行,在今時是很容易被傳出美名的。

所以弘文館的四位館主也大可以如此。

讓他們同去無妨,到時候有事務在手需要忙碌的,大可以早一點走。

總之便是要憑藉著美談名聲,令此四人坐鎮的消息儘快傳播開來。

不過他話剛說完就聽到喬琰調侃道:「誰是那個年紀尚小載於車中的?」

郭嘉哭笑不得。

他就是打個比方而已!沒有真要復刻陳氏祖孫名場面的意思!

但他也下意識地想到……若是真要嚴格按照這個場面,那這四人里年齡最小的,好像是荀彧吧?

對於自己的好友好像處在了一個有些奇怪的安排下,郭嘉毫無負罪感。

他已盤算著明日就請文若吃酒去,再替他接風洗塵一番。

如果喬琰真要這麼安排,那就當提前請罪好了。

好在他又聽喬琰說道:「開個玩笑罷了。如此一來,長安城中的文官遴選之事便這般定了。但——」

她話說到此,臉上忽有幾分肅然,「文官的事上我們可以讓步,武官的事上卻絕不行。」

「無論出於何種問題的考慮,兵權這種最實際的東西,都只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哪怕要端著劉虞這個對外打出的幌子,這條底線也絕不會變更。

這才是為何她要給自己爭下大司馬或者大將軍的位置。

「其實君侯倒是不必太擔心此事。」程昱說道。

他說話之間語氣從容,也或許,將他這種表現說成是見證她一番成長的驕傲也無妨。

「自黃巾之亂到如今,君侯未嘗一敗,涼並二州軍權絕無可能假手他人,關中又有子龍坐鎮,便是有人來投,也必定會選擇直接來投效到君侯麾下,而非從金吾衛中謀求職務。」

程昱並未多言,在座之人也聽得出他的另外一層意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