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著實不妙。
劉焉的長子劉范一旦接位,所奉行的必然是劉焉的全盤意思。
東州兵的規模又逐漸擴大,扼守住了益州的關竅之地。
偏偏一部分被分化出去的益州人還未曾反應過來劉焉的謀劃用心,反而簇擁在劉焉的身邊,成為自己人的障礙。
這樣一來,他唯一的機會就在劉璋的身上。
可一想到明日宣旨完畢後不久,使者可能就會將劉璋給帶走,讓他這大半年間和劉璋接洽所帶來的成果付諸東流,他就只覺一陣心急如焚。
不行,不能讓這件事被促成!
他必須想出個扭轉局面的辦法!
235. 235(一更) 不臣之心
趙韙總算還不太笨,在嘗試做出行動之前,他還尋了劉璋一趟。
可即使在他旁敲側擊的問詢中,劉璋並未告訴他,自己會有被父親送去長安為質的可能,趙韙還是有些不妙的預感。
誰讓劉璋對他說,那兩位使者曾經跟他提起過兩件事。
其一就是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琦來到了長安,在長安朝廷中擔任起了太僕的職務,也就是當年袁基所擔任的位置。
九卿之中的太僕負責車馬,但實際上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負責天子出行的儀仗。
這是個相對來說閒散的職務。
在劉虞過於簡樸的生活中,他是沒有進行什麼儀仗出行的機會的。
也便是給宗室子弟安排了個名位不低,但沒有太多麻煩的職位,無疑是在表現長安朝廷對宗室的態度。
這話當然是李儒而不是齊周說的。
但齊周並未覺得此話之中有什麼問題。
這話正是在通過陛下對荊州方向的態度來表明,只要益州牧在他們進攻袁紹和公孫瓚期間也能拿出這樣的表現,他們也同樣是可以和睦相處互助共贏的。
還得算是在給劉虞刷形象分。
李儒提到的第二件事則是——
兗州牧曹操的兒子曹丕早在去年就已經到了樂平書院,在樂平書院中就讀。
這句話被李儒拿在明面上來說有兩種意思。
其一就是,別看曹操的兗州牧是通過鄴城朝廷來得到委任的,實際上他穩定兗州,依靠的卻是他本人的實力。既然有這個將兒子送到樂平書院來就讀的情況,甚至和并州之間還有往來交易,誰也沒法確定,一旦長安朝廷要對鄴城朝廷發起吞併,兗州會不會從原本的敵方變成了他們的前哨。
這就是在顯示軍事實力。
另一方面,曹操為什麼會將兒子送到并州來就讀?還不是因為并州有蔡邕鄭玄這些大才。
這是在顯示文化實力。
因為這樣的一番陳說,當時的齊周甚至覺得,「李蒙」這個人還是沒有這麼差勁的,起碼在當時他為了維護長安朝廷體面的時候,總算還是說了幾句人話。
但實際上呢?
按照李儒教導喬亭的時候所說,他這兩句話都另有其他的意思。
「我們從別人這裡獲知到的消息是很瑣碎的,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去打探整合,直到抓到這個關鍵的線索人物,別人從我們這裡獲知到的也同樣零碎。」
李儒解釋道:「所以在往後,你也不能指望對方能領悟你送出的全部假消息,多給他一點模稜兩可的信息,讓他通過任何一種拼湊組合,得到的都是同樣的答案,這才是有效的誤導。」
這種有效的誤導,曾經在李儒協助董卓逃脫羌人的合圍中展現過,如今則是用在了對付趙韙上。
趙韙從劉璋這裡得到的訊息,非但沒讓他覺得,他從驛館中得到的可能是個假消息,反而加劇了他的這種判斷。
劉表將長子劉琦送入長安,曹操將次子曹丕送入樂平,在趙韙看來,都是將相對來說沒有繼承權的兒子給送走,和長安朝廷交好。
這樣的話在劉璋的面前說,其中好像有些隱藏的深意。
按照趙韙的判斷,這齣送質的說辭大概就是真了!
那就不必再去多想消息的真偽,直接想想該當如何改變這個局面。
直接去跟劉焉本人說,即便要送人質也不能送四公子,這顯然不可行。
劉璋暗弱溫和,才是趙韙選擇劉璋最重要的原因,若是讓劉焉本人來選,只怕那個被他丟去經商做富貴閒人的二兒子都要比小兒子更適合作為他的接替者。
劉焉也顯然不喜歡他們益州人在他的決定上做出太多的干涉。
那直接謀害這趟長安來的使者,讓他們沒法完成出使的任務,從源頭上斷絕劉璋被帶走的可能?
這也不可能!
長安來使所帶的侍從是從趙雲的部將里分出來的,都是涼並二州的悍將,若要將他們解決,所製造出的動靜絕對不小。
這樣一來,趙韙就不得不將自己所做出的舉動暴露在劉焉的面前,很有可能會因此成為被他清算的對象。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