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若是他真的在袁術提出那行軍策略後,說出什麼要跟孫策聯合的話來,可能轉頭袁術就不讓他來了。
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當真沒救了。
見閻象臉上的恍然之色,袁渙可以確認,閻象是他可以交流這個計劃的人,便接著說道:「府君和那揚州孫伯符之間,僅僅是相互攻占地盤的怨懟而已,又不像是荊州劉景升和孫伯符之間還夾著一個殺父之仇,所以這中間是有合作可談的。」
閻象頷首,「你說得不錯,這不過是一時之敵而已。何況兩方同尊長安朝廷,在禮法上也是一路人。」
「再者說來,倘若府君當真敗退於袁紹之手,豫州落入鄴城朝廷的掌控之下,對孫伯符來說當真是個好事嗎?他如今拿下吳郡不久,尤有後患,又要南下會稽,收復揚州全境,若袁紹攻破豫州,聯合徐州牧陶恭祖一道南下九江,孫伯符便要面對腹背受敵的情況了。」
「這樣說來,他與其讓自己落入被動,還不如選擇和我方聯手。」
反正勢力之間的合作敵對,只要沒弄到什麼不可化解的仇怨地步,總有隨機應變的可能。
唯獨的問題,只是袁術接不接受這件事了。
但只要能打贏這場仗,先將豫州給保下來……
袁術應該也不會不同意吧?
他連假裝投敵這種不靠譜的計劃都能想得出來,有了這個對比,其他的好像都不算是什麼事了。
袁渙和閻象既然達成了統一的想法,當即就將紀靈和張勳給找了過來。
乍聽到這個不問袁術就要發起的計劃,紀靈險些想要掉頭回平輿去,跟袁術告上這兩人一狀。
畢竟他也是被孫策周瑜打得丟盔卸甲的人員之一。
但在被那二人告知他若去投敵可能面對的後果後,原本就沒有太多主見的紀靈有好一陣沒說話。
他沉思了片刻方才問道:「若是孫策小兒趁機進攻汝南又該當如何辦?」
袁渙回道:「起碼眼下他不會這麼做,豫州牧和揚州牧都出自長安的委任,州牧權柄的劃分很明確,我聽聞就在去年年末,揚州還和長安又有過一筆貿易往來,若揚州牧可以貿然侵占豫州牧的地盤,如今身在長安的大司馬,以及那些在長安任職的汝潁士人,難道都打算對此不聞不問嗎?」
若真如此,長安朝廷的權威又在何處?
不插手袁紹和袁術之間的爭端,還可以解釋成是暫時分身乏術,也難以從潼關將兵力通過長距離輸送到豫州來。
但不插手袁術和孫策之間的爭端,那就是這個做老大的問題了。
聽聞他所擔憂的這個問題也並不是麻煩,紀靈咬牙做出了決定,「那就按先生所說的做,我等拖延住時間,請先生務必儘快從揚州方向請來援軍,從沛國的另一頭髮起進攻!」
連他們做出這樣的決斷都如此艱難,更何況是袁紹的部將。
袁術多年來的瞎胡鬧,已經快讓人對他形成一種固有印象了。
只覺得他這人傲氣慣了,哪怕先後戰敗,也沒怎麼在袁紹這裡討到好,還是要保持著這等嘴硬的樣子。
誰又會想到,他會在這時聯絡孫策呢?
起碼,文丑和劉備確實都沒有想到。
所以當他們橫渡渦水直撲細陽的時候,忽然遭到了東南方向壽春襲來的孫策部從,直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屯兵於汝陰的紀靈趁機出城反擊,張勳與閻象則從北面而來,驟然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
若要算人數的多寡,文丑和劉備這邊其實還是占據了一點優勢的,但此刻的先手絕不在他們這頭!
汝南境內的地形又有些特殊,存在著相當多順著西北和東南方向展開的河流,這就讓文丑與劉備等人在退軍的時候不斷會遭到河道的干擾阻攔。
在他們氣勢壯大,挾盛況而進軍的時候,這些河流無法攔截住他們的腳步,甚至可能只是他們獲取水源補給的一條重要渠道而已。
但在他們被突如其來的聯軍打亂了陣腳的時候,這些地形阻隔對於那兩方南邊活動的隊伍來說,卻顯然只是個攔截敵軍的有利地形而已。
在袁渙前去揚州求援後,做出進兵決定的孫策一方,派出的也並不只有留守揚州的周瑜,還有孫策的堂兄孫賁,以及曾為孫堅舊部的韓當。
以至於這支聯軍一改早前作為防守方的劣勢,甚至成了隨後發生在豫州地界追逐戰中的猛虎!
文丑身亡的消息傳到鄴城的那一刻,袁紹有好半晌沒反應過來。
直到從豫州而來的信使又將這個消息重複了一遍,袁紹的手指才動了動,讓人確信他確實聽到了。
他也已經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眼下的事實,而不是別人跟他開的玩笑。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