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6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袁紹的臉色變了又變,轉頭便看到各位謀士投來的認可此事的眼神,又將這種不甘心給壓了下去。

他看著面前的簡雍開了口,「明日我會奏請陛下的。」

再讓他緩一個晚上,且等他將情緒緩和了再說。

一想到昔日的馬前卒竟因時局變化,即將搖身一變,成為和他平起平坐的州牧,袁紹就有種想要吐血的衝動。

也或許,這種想法也是因為喬琰屢屢給他造成的威脅。

而他並不知道的是,在簡雍被他的下屬安頓在鄴城中驛館的時候,長安那邊也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

為首之人,便是張懿的下屬。

從徐州往長安可要比徐州往鄴城遠上太多了,這些人只能以一人兩馬,幾乎星夜兼程地趕路,這才在一個儘可能早的時間出現在了喬琰的面前。

早等著這一刻的喬琰一點都沒耽擱,直接將此事匯報給了劉虞,隨後,長安緊急召開了朝中重臣的議會。

聽到徐州這一連串讓人意想不到的發展後,連向來穩重的盧植都有點發懵,而在聽到張懿自請歸附長安朝廷,舉兵剿滅笮融,揚州方面則願意出兵協助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喬琰。

當年喬琰箭射刺史的壯舉,是被漢靈帝直接拿到朝堂上來說的,也不怪他們對此還覺得記憶猶新。

「看著我做什麼?」喬琰挑了挑眉頭,「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要是還打算跟他計較當年的事情,我還讓陛下緊急召開這齣會議作甚。」

這種輕描淡寫的語氣,讓人怎麼聽怎麼覺得,她當年和張懿之間的過節,可能只是其中一人往另一個人的身上潑了一杯水而已。

隨後他們就看到喬琰邁步而出,朝著劉虞行了一禮,「徐州雖地勢不險,卻也為大漢疆土,前廣陵太守張子泰,敢以重責擔當,聲討笮融,收復徐州,以徐州牧之位嘉獎也屬應當。如陛下憂心徐州揚州地處偏遠,鞭長莫及之下難免生亂,不妨於二州交界之地設立駐軍,以作督查之用。」

她的目光掃過了尤有幾分忐忑的張懿下屬,又道:「長江入海口以北,有城名為海陵,以臣看來,可以駐軍於此,以示我長安朝廷威風!」

252. 252(一更) 駐兵人選

海陵?

在場的朝臣心中思忖了一番,發覺此地好像還真是個合適的駐軍之地。

徐州的驚變讓人應接不暇,帶來的結果卻容易理解。

倘若前廣陵太守張懿能夠得到足夠的支持,他至少也能在徐州占據一塊地盤。

袁紹因為曾經歸附於鄴城朝廷的徐州失去掌控而苦惱,這才如此果斷地對劉備升任徐州牧這件事情做出了批覆,而長安這邊呢?

長安原本就沒有徐州這邊的掌控權,現在橫空跳出來一個張懿,對他們來說反而成了意外之喜。

做出個支援張懿的信號是必須的。

這個人可以不用非要衝在交鋒的第一線,卻必須有這樣的立場。

此外,徐州那邊的戰局,忽而得到了揚州這邊的助力,似乎是個有些危險的情況。

孫策當年突然轉向,從荊州進入揚州,往後的種種征討都透著梟雄氣概。

偏偏在他所面對的局面中,北面與他立場敵對,西面與他有生死之仇,南面早已脫離朝廷掌控,東面就是茫茫大海,這是個極其便於擴張發展的環境。

若不對孫策加以節制,誰知道他會不會發展出什麼三州之地,而後像是喬琰和袁紹一樣再扶持起一位天子。

屆時天下陷入三分而非此時二分的局面,比起先前還要難以完成統一的任務!

所以這道節制勢在必行。

確實該派人駐兵的。

劉虞見眾位朝臣並未提出否定的回覆,當即做出了宣詔——

以張懿為徐州牧,由長安朝廷設立海陵駐軍處,在此地行督查之職。

那位來使絕沒想到,他們想要拿到的這個位置居然會來得如此容易,就好像這場朝會只是要走個過場而已。

他在來前甚至還被周瑜指點著,背誦了不少要在這裡說出的話,還生怕因為趕路倉促所造成的頭暈腦脹,將其中的哪句在朝堂上說錯了。

現在……現在真的不是在做夢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