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決定顯然是很明智的。
高句麗和玄菟郡相互錯雜而居,烏桓除卻居住在遼東屬國的蹋頓一支外,也還有另外的部落居住在遼東和玄菟郡內。
貿然讓扶餘和高句麗轉而向長安朝廷稱臣,可能非但不能讓他們得到另外兩批共同行動的人手,反而是讓他們的行動計劃提前外露。
好在,如今得算是個秩序井然的樣子了。
這些樂平書院的學子對著她交出了一份足夠讓人滿意的答卷。
諸葛亮在安撫公孫度心態的時候說道,這場遼東之戰相當於是在傾盡各州之力來將公孫度拿下,其實也不算是說錯。
造船的技術來自揚州,造船的人手和材料來自徐州,船上的存糧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漢中,而那些在此戰中頭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的鉤拒木橋、拍竿和連弩,則代表著各州最高的機械水準。
當這些先決條件被掌握在出身於各州的少年們與太史慈甘寧二人手中,所達成的,便是這樣一番讓公孫度為之所懾,甚至覺得自己已是梟雄末路的景象!
誰若還將這些剛要從學院中畢業的少年人當做是什麼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那就是真要被打個落花流水。
像是公孫度這樣還被喬琰覺得可用的,倒還好說,起碼小命是能保住的,但像是公孫瓚這種……
「說起來,遼東既下,君侯預備在何時發起幽州之戰?」郭嘉從喬琰的手中接過了她遞來的信報,將其上的消息也看了過去,頓時明白了喬琰的好心情從何而來。
後繼有人這件事對於任何的一方勢力來說,都是一件尤為要緊之事。
即便是像喬琰這樣家大業大,且下屬中大多都正值盛年的也不例外。
同時,諸葛亮呂令雎的表現也證明了,喬琰在創辦樂平書院的種種舉措中確實沒有做錯,也成功讓這些從書院中畢業的學子在甫一亮相間,就將帶給世人以足夠的震撼。
那麼現在,他們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件事要決斷了。
要在何時進攻幽州。
通過她那些情報渠道的消息傳遞,讓身在上谷郡居庸關的張遼和身在遼東的公孫度,同時朝著被夾在中間的公孫瓚,發起致命一擊!
喬琰沉思了片刻後回道:「秋收之後吧,也需要考慮一下目前我們掌握的這幾州的想法。」
雖說人人都知道,此時關中、涼州、并州在面對旱災和蝗災的到來中表現出了災變內的抗壓能力,整體秩序也並未出現崩亂,反而因為那一串通過樂平月報所傳遞出的消息,讓民眾對於朝廷的向心歸附表現得越發明顯。
但豫州剛「丟」,只剩下了一個潁川還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司隸的河南尹和弘農郡也才掌握回到長安朝廷的手裡,不是個合適於直接動兵的時機。
哪怕人人都知道,在長安的糧倉中有著用兩年時間積攢起的一千五百萬石存糧,可若是不等到秋收就開始動兵,動用這部分存糧作為支援北方的軍需,還是有可能會出現一種說法的——
這是窮兵黷武。
若真有這樣的說法出現,已經嘗到輿論攻擊甜頭的袁紹,大概不會錯過這個故技重施的好時機。
其他三州已經有過對輿論做出的反擊,但人口數量不少的司隸,以及到時候剛奪取到手的幽州呢?
它們能有這樣不受影響的樣子嗎?
反正按照諸葛亮在信中所寫,遼東郡局面的變化不會這麼快為外人所察覺,在他們陸續於此地掌權後,這份消息保密起碼可以維持上四個月的時間。
喬琰是信得過諸葛亮做出的這番判斷的。
如此一來,在秋收之後發起進攻,完全來得及!
只要在今年之內,就不會有問題。
「在此之前,洛陽地界上對民眾的醫療檢查,長安那邊送過來的急就篇推廣,以及陸續在此地開展的鑿井工作,在八月之前都可以全部就位。到了那時我們也正好可以分出手來,在幽州之戰落定後,對幽州和冀州接壤之地的戍防工作做出妥善的安排。」
在與袁紹的對峙中,還不到將所有的事情都丟在那些少年人身上的地步。
她也得多給袁紹找點別的分心之事,以免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北面。
幽州初定之時,絕沒有可能一口氣吃成個胖子,還需要循序漸進地將地盤納入掌控之中。
「秋收……」郭嘉嘀咕了一番這個時間,在心中有了數,「確如君侯所言,得推後到此時。」
喬琰的進軍中會起到拖後腿作用的也絕不只是一個天災和冀州擴散的輿論而已,在急就篇於半月前被分發入洛陽境內後,始終未曾脫離開她掌握的長安那邊,難免出現了一些大概應該算是詬病於此事的聲音。<="<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