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他這個益州牧的名頭本身就有失大漢權威。
王允當年就覺得其中有些不對,可齊周對他在益州的所見所聞信誓旦旦,那些僭越舉動也已經被蓋章定論,而隨後那出搶占漢中的出兵不只是讓長安朝廷的奠基有了一份戰功,也給關中帶來了足夠數額的存糧,對他們這些既得利益的獲取者來說,對背後之事可能沒有尋根究底的必要。
可如果,他們不是享受利益的人呢?
這時候就不得不翻舊帳了!
王允問道:「為何此時提起這個?」
齊周眉頭深鎖,「因為我發現與我同去益州的有一個人不對!」
「當年和我同往的人里,有一個是得到大司馬委任前來的,自稱名為李蒙。」
這是個對王允來說很陌生的名字。
齊周解釋道:「此人在那趟出行中表現得很像是個出人不出力的閒人,還帶著個弟子一道往蜀中遊山玩水,看起來像是大司馬為了不搶占陛下的風頭,才在人手的安排上做出了讓步,專門找了個不太醒目的從屬。但我在半年前發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早在兩年前徐州的南北對峙局面形成之後,李儒和賈詡就因為誰都無法說服對方,到底是誰的弟子在這趟徐州之行的表現出更加出色,於是兩人都前往了長安來協助喬琰。
當然,準確的說,這是必定要出來做事的賈詡毫不猶豫地把李儒給拉下了水。
但不管怎麼說,這兩人都到了大司馬府中。
李儒此人深居簡出,齊周這個職位歸屬於大鴻臚,也和大司馬府沒什麼職權重合,按理來說他們是遇不上的。
可京城畢竟也就是這麼大個地,出去吃個飯總還是有機率撞上的,齊周就是這麼發現了李儒的存在。
「半年前我遇上他的時候發覺他根本不像是當年這樣得過且過,反而看起來像是……像是個深沉老辣之人。」齊周努力形容道:「我也很難描述那種感覺,大概比王司徒您看著更像是個政客。」
王允:「……?」
突然被拉進了這麼個對比之中,王允都覺得自己怪無語的,但總歸齊周想表達的意思他聽明白了。
「你將此人的外貌特徵和你二人往益州之地所經歷之事的細枝末節都告知於我,我來看看他的底細。」
齊周當年在朝堂上確實已經將情況都說了出來,可朝堂上的時間就只有這麼點,在當時他並未對李儒多加懷疑的情況下,更不會將兩人之間的對話說出來,直到此時才將那些乍聽起來無妨,實則存有誘導意圖的話披露在了王允的面前。
齊周說完後小心地問道:「以王司徒看來,我是否是多想了?」
多想?
王允的眉頭都要打結成一團了。
若齊周這樣的揣測叫做多想,那也實在不必有什麼朝堂博弈一說。
他分明就是被人給一步步地誘導到了陷阱之中,直到今日才窺破些許端倪!
這人的舉動一點都不尋常,起碼不會是個還真要在敕封旨意中混日子的人會拿出來的表現。
王允道:「我要去查一查他,你先別將今日到訪的消息外傳,也別將這件事再告知於旁人,等我獲知了具體的情況後再同你說。」
長安朝廷立足於此地的兩年半里,因王允此人位居三公,祁縣王氏中已有不少子弟從屬來到了這裡,讓王允如有什麼事情要辦,總還能是找到人手的,何況只是要查探一個只有大司馬府府掾名頭的人。
這名為「李蒙」的人在并州的蹤跡也算是有跡可循,於是這份關於此人的調查結果,很快擺放在了王允的面前。
但饒是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諸如對方可能是由喬琰秘密培養的人手之類的,他也完全沒料到會收到這樣的一個結果——
李蒙只是對方的假名,而他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做李儒。
昔日替董卓出謀劃策的李儒!
時隔五年,當年和李儒有過幾面之緣的王允都已經有點想不起來對方的名字了,但當他按照調查所得的行動軌跡,守在了李儒在長安城中的必經之路上故作偶遇的時候,他卻猛然將自己記憶之中的那張臉和這張被齊周稱為老謀深算的面容對上了號。
在確認了這一點後,王允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