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國]謀士不可以登基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0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徐州的情況已經明朗了。

周瑜擔任徐州刺史的位置,作為他此番吸引到了全部火力並成功支撐到合圍陷阱完成之時的嘉獎。魯肅擔任徐州別駕的位置,以表彰他在大局已定前便棄暗投明,並成功說服琅琊的臧霸前來投誠。

原本由長安朝廷委任的張懿,按說在這番南北對峙之中也沒做出什麼拖後腿的舉動,甚至在最開始能進行這沿淮河界限分割,還得多虧有他的存在才能讓這齣對峙成立,不過就像喬琰和陳登所說的那樣,在方今這個局面下,沒有能力也是另一種罪過。

徐州毗鄰青州和豫州,隨時可能重新變成爭鋒的戰場,比起張懿,當然還是由周瑜身在此地駐守,要更符合喬琰的訴求。

此外留守於此地的武將,便暫時先是身在此地的馬超、張楊、嚴顏、張任等人了。

在已經有周瑜、魯肅作為策划進攻方案頭腦的情況下,武將能否獨當一面並不是很要緊的事情。

而揚州這邊也已基本敲定了情況。

由張昭出任揚州刺史,由司馬朗出任簿曹從事,往後候補揚州別駕的位置。

因徐州這頭戍防壓力明顯要比揚州更大的緣故,喬琰意在令程普和韓當留守揚州,在將臧霸調任至丹陽郡平定山越之亂後,將黃蓋和蔣欽調度至琅琊郡,防備北面的青州。

孫策的舊部中如周泰等人,多有加官安頓之舉。

以上的這些安排在她送往長安的奏報中均有明確的原因交代,以劉虞對她向來放心的情況,應當不會被拒絕。

就算真有人要在其中折騰什麼么蛾子,身在長安朝廷中的程昱等人也不會對此視而不見。

這樣一來,也就只剩下最後三件要緊事了。

其一便是孫策孫堅家眷的安排。

對孫策舊部的少有調度,是為了讓揚州局勢儘快完成平穩過度,但並不意味著她就要將孫氏子弟盡數留在揚州。

吳夫人為孫堅生有三子一女,除卻已經身亡的孫策之外,剩下的孩子裡年齡最大的孫權也還只有十三歲。

喬琰要說服她將他們帶往樂平就讀,順便暫時定居於并州不算難事。

正好前來給顧雍求情的蔡邕也已完成了屬於他的戲份,正要被喬琰著人送返回到樂平書院去,到時候還能湊一個同路。

為顯示這番就學的安排並不只是針對孫氏家眷,將孫權等人扣押為人質,吳郡四姓子弟中年不滿八歲、不適合經歷海上風浪的孩童,孫權的伴讀朱然,凌操之子凌統等人,全被喬琰預備著打包送過去。

其二便是對一些不適合於在徐、揚二州擔任高位官職,又在此番戰事中立下戰功的人做出安排。

比如說賈詡。

此番三線出戰,若無賈詡的居中統籌和消息傳達,進展絕沒有如此順利,可看看賈詡為何會身在此處,便發覺其中有些問題了……

「原本令文和先生以樂平書院師長的身份蒞臨指導,得算是個掩護,現在看起來倒是個不大方便的情況了。」喬琰看著面前的賈詡開口說道。

眼下孫策已死,無論賈詡是否和孫堅之死有著過分密切的關聯,他都已少了一份性命威脅。

因此番立功洗刷了過往投敵的履歷得到升遷,在情理上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問題。

何況,徐州揚州新定,無論是揚州刺史張昭還是徐州刺史周瑜,其實都還不是能被喬琰充分信任的存在,還需要有一個人留在這裡作為監督,賈詡就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給他的位置低了,無法節制住周瑜和張昭,給他的位置高了,又容易招惹來非議。

賈詡搖了搖頭,「倒也未必很難。」

喬琰道:「文和先生既然已經有了想法,不如說來聽聽。」

「……」賈詡遲疑了一瞬,但想到他若真是要當個閒人,打從一開始就不應當接受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徐州的任務,君侯的種種舉動已讓他從歸心到安心,便果斷地回道:「請君侯向朝廷上奏,舉薦我為——」

「青州刺史。」

喬琰訝然於這個答案了一瞬,又忽然拊掌一拍,「文和先生,論起老辣,果然還是得看您的。」

青州刺史!

青州根本還沒在他們的手中,何來青州刺史的官職?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賈詡是沒有實權在手的,這很符合暫時不給賈詡以高位的利益訴求。

但一旦有奪取青州的戰略目標,賈詡隨時可以聯合徐州、揚州甚至是幽州發起聯合會戰,是有一定權柄在手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