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還以為君侯會非要他給出一個回復才會放他離開的。」
喬琰望著荀彧離開的背影出神之時便聽到身側有人說道。
她轉頭便見徐庶已在荀彧方才坐著的位置落了座。
數年間身處漢中而後轉戰蜀地的經歷,讓對方在這趟回返後越發表現出了一番獨當一面的姿態。
方才他來得比荀彧早些,只不過是因荀彧的登門這才退避到了屏風的後頭,便將二人的談話聽了個明明白白。
所以他也清楚地聽到,在喬琰問出了那句「世家與大漢共治天下」之言的時候,荀彧陷入了更加長久的靜默,只有喬琰和荀彧之間的桌案上那隻沒有熄滅的茶爐,正在發出著烹煮滾水的聲響。
這實在是一個格外冷酷又直白的問題。
他執著的是大漢,還是大漢世家所習慣了的階級關係,再配合上一個理想化的世界呢?
在他出仕之前的數年裡他居潁川,養聲名,在這種治學環境中積攢起了經學知識和為政舊案,在戲志才和郭嘉相繼出任官職於并州、天下又因漢靈帝之死而局勢大變化後,他又四方行游體察民生。
可他所處在的階層和他年輕時候便已得到的王佐之才評價,早已經將他放在了一個遠比尋常人要不知高出多少的位置上。
置身於這樣的位置,他註定會將一部分聲音從他的面前隔絕開來,也註定了……
有些過於理想化的東西不會是紮根在這苦難土地之上的。
倘若世家出身的子弟個個都有荀彧、陳群這樣的本事,其中的渣滓也能以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被清除出去,那麼這種「共治」也未嘗不可行,大漢眼下的混亂也有王權削弱後重新立定的可能。
但人有私慾這個事實,足以讓這種可能被削弱到無限小,也讓荀彧的這等訴求變成一種說不上來是天真還是孤注一擲的東西。
所以喬琰在隨後對著荀彧說出了三句話。
「先前的餓狼飢虎比喻,文若已聽得很明白了。」
世家的胃口一旦養大,他們侵吞的何止是百姓的東西,也將是天家的東西。
荀彧可以給自己堅守住這個道德標準,卻無法將這樣的規矩推行到所有人的身上。
到了那個時候,他也勢必會成為那個背叛他所處階級的存在。
「我已與世家並非同道,至多是互利共贏,而不是交錯共生,請文若務必分清楚這個區別。」
喬琰確實出自世家,但或許打從她在并州地界上發展了一條旁人未曾料想的道路之時,她便已不能被當做世家子弟的代表,而應當被視為另外一個獨立的存在。
故而世家與大漢共治天下,或許是天下百年世家的訴求,卻絕不可能是喬琰的所求。
在仲長統的昌言,或者說是他的那一番對答之中,已將這等事實披露於外,也將喬琰的另外一項意志抒發其中——
她要的是千家萬戶的人才,而不是什麼潁川系南陽系河北系士人的集團。
倘若世家不能跟上她的腳步,反而要抱著那些老舊的規矩意圖對她做出什麼攔阻,在宣傳力度鋪天蓋地的印刷術面前,他們已絕不用再考慮能通過輿論的手段對她做出攔阻。
他們先前沒能對她的勢力擴張做出阻遏,現在更不可能。
「我說的正確與否,文若心中自有一番判斷,你的規劃可行與否,你也很清楚,所以——」
「我給你三天的時間讓你想通,做出個抉擇。」
希望荀彧最後的選擇不會讓她失望。
她所剩下的時間可不多了。
無論是長安城中那些避開眾人耳目的拉攏交涉和結盟,還是隨著樂平月報元月刊的發行而掀起的波瀾,都迫使她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做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交鋒。
而在這一場交鋒之前,她絕不允許能看清問題關鍵的人里,還有與她站在不同立場上的。
如程昱、戲志才、郭嘉和徐庶這些人,喬琰是不需要擔心的,麻煩的只是荀彧陳群等人。
陳群沒有如荀彧這般找上門來,可未必是他還被蒙在鼓裡,還有可能是因為他在等著有人先一步做出立場上的表率。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