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家時又是滿載而歸,沈氏見著車上菜桶都空了,面色更是晴朗:「我家苒苒真能幹!」
她邊說邊幫著搭把手,一家人說說笑笑的,惹得屋裡人都酸紅了眼睛。
溫苒苒收拾著車裡的東西,興沖沖地對沈氏道:「娘,我想好晚上賣什麼了!」
「賣什麼?」
「賣缽仔糕!」
「缽仔糕?」沈氏喃喃重複一遍,十分好奇,「那是什麼東西?」
溫苒苒將要做缽仔糕的食材拿出來放在灶台邊,笑吟吟道:「就是一種小點心,待會做出來給您嘗嘗!」
缽仔糕分傳統與新式兩種,傳統缽仔糕軟糯又有嚼勁,入口是醇厚的米香;新式的糕體多是透明狀,軟彈清新,樣子也好看,溫苒苒打算兩樣都做一些。
她想著,先將買來的紅豆與綠豆泡在水中備用。將買回來的小碗清洗乾淨碼放整齊,取來適量的粘米粉和成麵團揉上幾分鐘,再倒入適量清水攪拌,直至麵團完全融在水中變成米漿,過篩後分成兩份。
溫苒苒在鍋中放入白糖,加水加熱至融化,倒入少量米漿燙熟,再將熟漿倒回至生漿中攪勻。
用同樣的方法,她又做了份紅糖米漿。
新式的則簡單許多,將木薯粉與馬蹄粉混合均勻,再加上清水攪勻過篩,依樣做成生熟漿。
溫苒苒前世喜歡甜食,這缽仔糕的製法比例還是她特意跑到廣東,吃了三五十家缽仔糕選了最好吃的一家,跟店主奶奶軟磨硬泡學來的。
她比賽前夕,店主奶奶還給她打電話,問她什麼時候再去廣東吃缽仔糕……
溫苒苒眨眨眼睛,驅散眼眶中那股潮濕酸澀,手上動作更加麻利。
古代沒有先進的大棚技術,運輸也麻煩,水果種類在市上不大豐富,能找到的適合做缽仔糕的只有杏、桃、梨這三樣,她還摘了些槐花,糖漬費糖,索性拿來當點綴增添風味。
古人風雅,以花為食這等雅事定能吸引人。
溫苒苒將泡好的綠豆紅豆上鍋蒸熟,拌些白糖調味,又將買來的水果切成小塊備用。
她總共買了六十個小碗,十文錢四個,好說歹說,店家才讓了十文錢,這一百四十文花的她肉痛,不過好在能重複利用。
溫苒苒先將小碗放在涼水鍋中蓋上鍋蓋,待水開後,把綠豆紅豆水果塊與槐花放置碗底,再倒入米漿,大火蒸熟。
再掀開鍋蓋時,蒸汽繚繞,院中飄滿了米香與紅糖的甜味。沈氏與溫逸良湊過來瞧了瞧,只見小碗中的糕點圓潤小巧,白的似玉、紅棕色的似琥珀,還有幾個玲瓏剔透的,煞是好看。
「呀!竟這般好看!」沈氏不住嘴地夸,「我家苒苒手真巧!」
溫逸良看向沈氏:「許是隨了岳母。」
沈氏回憶起母親在世時做的那些精巧點心也不禁點頭。
如此忙活到傍晚,缽仔糕才全部做好。
溫苒苒撿出幾個遞給沈氏:「娘您拿著每樣嘗嘗,分兩個給祖母大伯父。可不能讓祖母多吃,我放了木薯粉,不好克化。」
沈氏想了想又放回去幾個:「你三叔沒在家,我也吃不了這些。辛辛苦苦做的,還得拿著去賣呢!」
留個三五個便夠了,多了遭人惦記。
溫苒苒嘆口氣,心底燃起熊熊鬥志。
*
溫苒苒與溫逸良到夜市時將將入夜,街上又活了起來。
彩樓歡門、燈火煌煌,瓦子裡鑼鼓喧天,唱曲兒說書聲、吆喝叫好聲連綿不絕。
路上小童們幾人湊成一團,手中或是風車、或是糖人,一路上說笑吵鬧;女娘們執著花燈與紅紙船,三兩成行往河邊去放燈許願……道路兩邊攤販忙忙碌碌,這邊有胭脂首飾、絲線香囊;那邊有冰果子、行人熙熙攘攘、人聲嘈雜,比白日裡頭更是熱鬧許多。
溫苒苒看著面前這幅繁榮景象不禁感嘆:書中寫的汴京應當就是這樣的吧!
她張望許久,最終將推車停在瓦肆邊,這人流量最大,來往也皆是有閒錢的富貴閒人。
溫苒苒把缽仔糕擺放整齊,精緻新奇的小糕點立時吸引了不少人來看。
小碗裡的點心也不知是用什麼做的,晶瑩剔透,映著夜晚燈火,裡頭白色花瓣微微泛著青色,舒展飄逸,如山間繚繞的輕雲薄霧,靈動淡雅。
「這糕點看著倒是新鮮。」
「就是,多漂亮!」
「小娘子,你這糕點可有什麼名兒?」<="<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