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胥見兩位院長不像之前那般看對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葉胥很滿意,很放心的讓他們走了。
於是葉胥再也沒有聽到兩個書院不和的傳聞了,只是很快又傳來了兩個書院學子不和的傳聞。
葉胥:......
這兩個書院怎麼回事,怎麼不是院長不和,就是學子不和。
葉胥身為知府,又有許多事情要忙,定然是沒有閒工夫處理這些事情,於是葉胥就將這兩個書院的事情拋之腦後。
葉胥怕他要是插手了學子們的事情,到時候傳出兩個書院的馬夫、伙夫不和的事情,那樣更是麻煩,還不如放任他們不管,反正兩個書院也做不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不管這兩個書院和與不和,只要是能為朝廷培養出來棟樑之材,那便是好事。
雖說兩個書院不和,但這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為朝廷輸入人才。
葉胥很是滿意,現在皇上在大肆提拔寒門子弟,為的就是防止世家一門獨大。
葉胥也算是間接的幫上了皇上的忙,皇上對遠在千里之外的葉胥更加滿意。
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葉胥,葉胥這人肚子裡確實是有些東西。
於是皇上便打算等葉胥知府三年任滿之後,便將他調往京城。
到那時,葉胥就在天子腳下,若是有什麼想法,實施起來,效果更加明顯,受益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區域內的臣民。
皇上的想法很好,但是他卻忘記了當年葉胥是如何決絕的非要去楚庭的。
葉胥若是個聽話的臣子,那他現在應該還在京城,安安穩穩的做他的京官,而不是在楚庭做知府。
眼看著葉胥三年的知府快要到頭,皇上便準備讓葉胥去回京城,可皇上的聖旨還沒有下去,那邊皇上便收到了葉胥的來信。
信中葉胥說是自己尚且年輕,還想歷練幾年,他覺得營州這個地方不錯,他願意去營州做知府。
收到信的茅榮郅心裡有無數的髒話想脫口而出,營州那是什麼地方,冬季寒冷不堪,每年都有凍死在街頭的百姓。
葉胥竟然想去那裡歷練,那裡能歷練出什麼東西。
茅榮郅心中氣的要死,明明葉胥肚子中的奇點子多,若是回到京城,不知該是對天下的百姓能有多少好處。
可他偏偏要去營州。
茅榮郅越想越氣,葉胥在楚庭幹了六年,這期間,楚庭的百姓從之前的勉強溫飽,到現在他們有專門的商會去賣蘑菇,而且每次科舉楚庭都有兩三個進士。
雖說看起來人數不多,但是出了江南之外,沒有那個府郡像楚庭這般高產。
若是葉胥能將這些想法推廣下去,那他還何愁這朝堂上沒有他的心腹。
若是這朝堂上寒門學子多,他還何愁在朝堂上施展不開拳腳。
茅榮郅雖然在心中對葉胥的此次舉動很是不滿,但最終還是允了葉胥的行為,不為別的,因為無論葉胥去營州做知府,還是到楚庭做知府,最終受益的都是他的子民。
若是此次葉胥真的去了營州,也許葉胥真的有法子能讓營州的百姓過得更好一些,最起碼冬日不會有那麼多事故產生。
茅榮郅給葉胥回了信,大意是他同意葉胥此次去營州做官,但是干滿三年後,葉胥必須回到京城做官。
然後就是葉胥再次升職,畢竟葉胥做楚庭知府時,也確實取得了明顯的績效,若是還讓葉胥做知府,總歸是有些說不過去。
不久後,葉胥的升調令就下來了,令葉胥驚訝的是:那官職並非是他以為的營州知府,而是營州巡撫。
因為楚庭離營州相差千里,葉胥一家人不得不輕裝上陣。
雖說葉胥一家是輕裝上陣,但葉胥給一家人都準備了不少厚衣物,像是什麼狐裘,兔絨,葉胥甚至還讓人準備了不少鴨絨。
這些鴨絨從摘取到製作,葉胥全程盯著。
葉胥讓那些下人將摘取的鴨絨清清洗洗,之後他們又按照葉胥的指令,最終做了幾件衣服。
雖然陶青對葉胥的這番舉動很是不解,但陶青並沒有詢問,他還以為是葉胥又想到了什麼讓百姓致富的法子。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