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奶奶得意地跟姜爷爷说:“老头子,兰欣可是先答应我了,到时候你可别抢啊。”
这人一老,就是个宝,心思越来越像小孩子,不是跟人家攀比孙子,就是跟自家炫耀自己得到的好处。
姜奶奶说:“走,我跟你回家一趟,把你送回去,顺便问问你爸妈怎么安排你们的婚事。你们都累了,学兵就让他在家歇歇。”
姜学兵本想跟着,兰欣给拦住他了,“在路上你又没好好休息,还是在家歇着,这次回来时间长,不用慌,有事慢慢办就行。不如我跟奶奶回去,回头让我哥把奶奶送回来就行。”
姜学兵最近一直和兰欣在一起,虽然他没有太热情地举动,但牵手的事情还是经常做,此刻看到兰欣要走,心里忽然有了不舍的感觉,冒出一句感谢的话:“兰欣,谢谢你照顾我这么久……”
“谢什么,跟我还客气,我回家了,这么久没见爸妈,他们肯定想我了。”
姜学兵再不舍也得把兰欣放回去,毕竟他们还没办婚礼,“嗯,回去好好歇歇,我会去找你。”
沈家人可是没少念叨兰欣。这个时候交通和传达信息都不便,通信也要好久才能到,兰欣发了电报以后就没给家里写信。据她估计,她写信到家,跟她自己回来的时间差不了多少,干脆直接回家算了。
金秋十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是老百姓一年中最快乐又最辛苦的季节之一,地里的玉米、地瓜、大豆等农作物早已成熟,大部分被收回队上。麦场里跺着一堆堆高高的玉米秸秆,田垄上也到处堆着没来得及处理的地瓜秧子,这些都是喜悦丰收的象征。老百姓辛苦劳动这一年,就是盼着能多分点粮食,能让全家吃饱肚子。
这年头,“大锅饭”不好吃啊,种田的人没有积极性,亩产量普遍不高,很多人家分的口粮不够一大家子吃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不过,这样的生活并没有减少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热情,大部分人还是奔着美好的目标在前进。
姜奶奶跟兰欣回了沈家,俩人一路走,一路聊,姜奶奶一直问兰欣她在部队上的事情。兰欣就捡着遇到的有趣事情给老人家讲了一些,有些是姜学兵给她讲的,有些是她听到士兵们说的玩笑话,都讲给了姜奶奶听。他们说着说着很快就到了家。
兰欣是从后面最近的岔道上取道回家的,路上还是遇到了熟人。
有相熟的婶子见了她就问:“兰欣,听你妈说你出门走亲戚去了,去哪了呀?”
兰欣一听就知道,这是家人为她找的借口,便随即回答:“婶子,我去市里一个亲戚家住了几天。”
那个婶子说:“怪不得看着你水灵了,市里的自来水就是比家里的水好喝吧。”
现下农村人很少出门,对市里的生活了解不多,有些事情都是从一些人口中传出来的,传来传去就变了味道。自来水哪有乡下的山泉水好喝,说自来水好喝的那人,纯属心里作用罢了。
兰欣跟那个婶子笑了笑,就领着姜奶奶回家了。
沈妈和大嫂在家,沈爸和沈家大哥、二哥去生产队干活了。
沈妈一看兰欣没打个招呼就回来了,有点惊喜又有点埋怨地说:“兰欣,你怎么走了这么久都不给家里写封信……”她本来想数落兰欣两句,看到跟在后面的姜奶奶,把嘴里的话咽了回去,“婶子,你也来了,赶紧进屋坐回去。丽华,去给姜奶奶倒杯水喝。”
“兰欣,你这是刚回来吗,累了吧,把东西给我,你去洗洗,进屋歇会。怎么回来也不说一声,我好让你哥去接你,他们都念叨你几回了。”
陈丽华进屋倒了几杯水,回头跟兰欣说:“兰欣,你走了一个多月了吧,回来怎么不发个电报呢,你哥没空接你,我去也行啊。”
兰欣笑笑说:“嫂子,我跟学兵大哥一起回来的,你们不用担心。”
陈丽华问:“噢,他也回来了,那还行。对了,他的腿好了吗?”
“好得差不多了,他已经拆了石膏,就是走路不能太累。”兰欣倒不担心姜学兵的腿,他回来前已经找医生看了,伤口愈合很好。
“好了就行,家里人都挺担心的。”陈丽华问起小姑子部队上的事情,兰欣又重复说了一遍。没办法,她回来后,嫂子是第二个个问的。估计等会她妈有空,也得逮住她问个清楚。
那边姜奶奶和沈妈也说上话了。
姜奶奶说:“学兵和兰欣一起回来了,俩人给部队请了假,说回来把婚事办了。小玲,你看这事……”
沈妈可没想到姜学兵一起回来了,她说:“这事她爸同意我就同意。反正咱们两家也是打算让他俩年底结婚。现在早了这几个月,也没啥。就是兰欣的年龄小点,还不能领证吧。”
姜奶奶立马保证:“没事,领证啥的,让学兵他堂哥给办了,户口改一下就行。要不咱们两家抽空坐下,一起谈谈怎么给俩孩子办婚事?学兵这次请假时间长,给他们准备婚事的时间很充足,不用着急忙慌地给他们办婚礼。”
这时候办婚礼也简单啊,把亲朋好友都通知了,到时候大家一起来喝喜酒。家里摆上一院子酒席,请个会做菜的大师傅掌勺,再请个账房做账,就差不多了。结婚流程和后世差不了多少,但是各方面都简单。起码不用拍一天甚至几天的婚纱照,两人就像上次一样,穿上新衣服,坐在镜头前一笑,结婚照就成了。他们也不用买房子装修,或者是买电器、买家具,估计只要找个老木匠打个结实的木床,再做个衣橱、写字台啥的就行。他们也不用雇车接新娘、雇司仪主持婚礼,只要在亲朋好友中找个人给主持一下就行。两人更不用出去旅游,等到一结婚,到各个亲戚家转一圈,认认门,拿点认亲钱就成。这一对比,确实省了不少事。
沈妈略一考虑就答应了,说:“行,婶子,赶明个抽时间我和她爸去你们家吧,叫上媒人,咱们一起商量一下。”
姜奶奶说:“还是我们来你家吧,要不不像那么回事。”
“没事,计较那么多干嘛。你和大叔年纪大点,我们多跑点腿没啥。再说学兵的腿不是还没好利索吗,就这么说定了,去你家商量。”
姜奶奶听沈妈这么说了,就没再推辞。两家马上就只要做亲家了,也不用推来推去的,那样显得太见外了。
兰欣洗漱完事,就跑到自己房间去歇息了。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出去这么久,部队上的条件算是不错,干净卫生还方便,但兰欣就是觉得,还是在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上住着最舒坦。
坐火车真累,躺下歇会儿,兰欣这样想着就闭上了眼睛。没成想她一睡就睡到天黑,等她醒来,姜奶奶早走了,爸和哥哥都回来了。
沈妈特意捡着家里的好饭食给她做了一顿,不外乎炒鸡蛋,炒肉啥的。兰欣根本不稀罕,她这段时间可是没少吃好的。这阵子,她给姜学兵补身体,做这汤做那菜,每顿都很丰盛还有营养,她自己都捎带着也长胖了一点,都觉得穿裤子紧了。
吃完饭,兰欣又被全家人挨个盘问了一遍,问她在部队上住哪里,吃什么、条件怎么样,有没有好玩的事情……反正问什么的都有,问话最多的就是两个哥哥。他们对部队可是神往已久,当然要好好了解一番了。
接着,兰欣把她平时在当地买的东西拿出来分给大家,有给沈爸的药酒,有给沈妈的布料,有给嫂子的搓脸油,有给哥哥的子弹头,这些东西不占地方,都是她有空收集了一下带回来的。看家人高高兴兴接受礼物的样子,兰欣更开心。
她这一趟出门也有收获,了解了部队生活,也了解了外地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她知道这时候做生意还不行,得再等两年,等国家政策开放以后,那时她说不定能寻个机会赚钱,顺便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
沈爸沈妈抽空去了姜家一趟,又把媒人找来,两家人召开家庭会议,商量各种婚礼细节,比如姜学兵和兰欣结婚时的穿衣打扮;姜学兵结婚那天怎么来接新娘子,是开手扶拖拉机还是骑自行车去;婚礼那天摆多少桌酒席,男方家有多少亲戚,女方家能坐几桌;还有,给两个人准备做什么家具,就连家具的样式都具体商量了。
两家人商量好了婚礼细节,就各自都开始忙碌起来。大人们觉得,就算时间充足,能提前准备就要提前准备好,省得到时候现抓瞎。两家大人很卖力,至于兰欣和姜学兵,到没他们什么事情了,他们就等着做新郎新娘就行了。
☆、48更新
因为姜学兵和兰欣要举行婚礼,所以婚前就不能见面了。这对于刚刚和兰欣相处了一段时间的姜学兵来说,很是不习惯。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想起她,想起她对他的好,一到那个时候,他就非常想见她。
兰欣倒没像他那样,还是该干嘛干嘛。沈妈找出一块压箱底的红色布料来,让兰欣做结婚穿的衣服。本来兰欣不想再做新衣服,结婚再穿定亲时那一套衣服就行。但沈妈说一辈子就结一次婚,不能亏了她姑娘,衣服得做。兰欣想想也是,她妈说得很对,结婚也不能太委屈,何况只是一身衣服。做就做,她把款式做好看一点,说不定能多穿几年,也不算是浪费。这块红布挺厚实的,兰欣就做了一件正式一点的小翻领西装样式上衣,□配了一条长裤。就为这个,她特意去买了一双黑色的皮鞋来搭配。
两人结婚前的唯一一次见面,是去镇上领结婚证。这天,姜学兵来接兰欣,两人慢慢走着去镇上领证。结婚证周围是花朵和麦穗的图案,上面正中间是五星红旗和闪闪金星,下面正中间是双喜字。结婚证的内容就是写上男女双方的姓名、登记年龄,还写着“自愿结婚,经审查合于中华人共和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发给此证”。盖的公章是柳泉镇革委会。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