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皇帝来说,知识越是普及,代表着社会越发安定,读书人讲究忠孝,这样的普通读书人,才是国家的根基。
说着,皇帝起身,说道:“那十三经,各地的刻本不同,错漏百出,以致于科举时,许多举子无辜被罢黜,着实不该。”
所为的十三经,乃是晚唐时期开科举士的官方版本,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再加上《易》、《书》、《诗》,以及后来的《论语》、《尔雅》、《孝经》。
组成晚唐的十二经。
李嘉见之,没有《孟子》,堂堂的亚圣不在,这还得了?
于是加入《孟子》,成就十三经。
复国后的历届科举,都是采用的十三经的内容,算是模范课本了。
但,十三经在秀才试还行,勉强可以过举人,但在春试,也就是会试,绝对不能行的。
经史子集,囊括甚广。
即使如此,十三经,依旧是基础内容。
“陛下圣明!”百官拜下。
“朕有意,以朝廷出面,编订十三经,以为模范,各经造以数万册,发放与各县。”
皇帝雄心壮志,终于想起来,自己在文教上的举措很少,要想名声大振,还得让读书人感恩啊!
“孙卿家——”皇帝轻声喊道。
“微臣在!”
孙钊立马应下。
“《六国传》后,这十三经,就交由你来弄,政事堂的宰相们也都一起去,一定要纠错正本,然后再刊发全国,让百姓们,读上真正的无错漏的书。”
李嘉笑了笑,说道:“刊印之耗费,就由少府寺来出吧,也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陛下此举,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可是天大的恩德!陛下圣明——”
百官们立马拍起马屁,这可真是诚心实意了。
皇帝也颇为受用。
别的不说,十三经,每本刻印数万册,这里面的成本,可是不小。
在市面上,一本论语,数万字,价格在一贯到两贯间,如果普通人,真的要把十三经凑齐,没有百贯,绝对是难成的。
而且,记住,这是没有注释的,没有注释的文言文,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上二楼没梯子,除了天才,都得摸瞎。
注释本十三经,一整套下来,四五百贯属于正常了。
而,在洛阳周边的地价,一亩上等耕地,也不过三五贯,一套十三经,几乎就可以买下百亩地了。
当然,便宜的也有,手抄本,错漏很多,这要是读错了,一字之差,就能影响功名。
皇帝粗步估计,这十三经下来,数万套,没有几十万贯挡不住。
没事,文教事业嘛,值得付出。
“对了,在长沙时,我令各县设教谕,州设学正,府设提学,平日里督促文风,最多不过是科举试,管控秀才举人罢了,颇有些虚妄!”
皇帝想了想,终于想起了自己当年一拍脑子,创造的官位,在如今是没有的,自己亲自设立的。
“这般,各县设县学,州为州学,府为府学,教谕,学正,提学,平日里无事,就亲自教学督促学子,倡导学风嘛!”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