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的合并毕竟是大事,哪怕心中再急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只能通过这些方式,一步一步推进。
而经过工程师们的加班加点,严格规划,就在第10天,云海号与希望号的物理接壤工作,正式开始!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正在昆仑山的观察室当中。”
“大家请看,希望号停留在我的右手边,大概两公里的位置,它正以非常缓慢的速度与我们靠近……这最后的两公里将会耗费两个小时的时间。”
电视机上的美女主持人,正在对着云海号以及希望号双方的摄像头介绍这一项大工程:“在这之后,希望号将会在物理层面,正式与昆仑山号接壤。怎么形容呢,有点像天桥的结构。”
“下边我们有请这一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郭浩教授,为我们讲解双方接壤工程的困难点……”
主持人自然是宣传部精挑细选出来,说是收视率秘密都不过分,眼睛弯弯的,皮肤白皙,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特别的甜美。
这件大事的关注度非常高,再加上美女主持人带来的观众,又凭空拉升了好几个百分点的收视率。
“理论上,工程完成之后,将会形成以昆仑山号为中心的超大型避难所。云海号停靠在昆仑山左侧,希望号停靠在右侧;两边是居住区,中间是工业园区的特殊布局。”
“而昆仑山号避难所,又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从安全管制角度,分别为a、b、c三个地区。a区以及b区是军事管制区,普通公民无法进入,大家应该能够理解里边隐藏着一些特殊机密,譬如超自然物品,或者其他的一些区域。”
“最为广大的c区,才是工业区。”
当然了,昆仑山号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把希望号考虑进去,所以还要加以临时改造。
这个改造过程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光是水泥的凝固就要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了。
如果时间少了,水泥可能会不够牢固,所以没办法再快速了。
“各位可能会觉得,三个月实在太慢了……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即便双方的接壤工程没有完全改造好,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访问。”
“我们的工程师会在双方甲板上搭设一些临时的天桥,通过这些桥梁,也能够很简单的通行。第一批来源于希望号的访客,已经通过桥梁来到了昆仑山号上。”
这群人大概有100人左右,大声欢呼着,期待着,一个个都激动地接收了采访。
几分钟后,云海号的亲友团姗姗来迟,场面一度失控,双方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
5年啊,5年没有见面了!在目前的环境下,突然得知还有亲友活在世上,哪怕是远房亲戚……那是怎样的激动!
甚至有人嚎啕大哭起来。
哭嚎的是一位中年男人,他正在对着亲友诉说,自己儿子在一场灾难中不幸死亡的事实……
他忍耐的时间太久了,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没有亲人,孤零零地生活在世界上。
没有人可以所述,哪怕心中痛苦,依旧苦苦忍耐,苦苦坚持。
但现在,终于出现了亲人……情绪就仿佛决堤的洪水,一股脑儿地发泄了出来。
电视上的画面一转,又来到了主持人这边。
毕竟亲友团聚会也算是个人隐私了,拍摄太多的场景也不太好。
“郭教授,我还有一个问题:三艘这么大的船捆绑在一起,我们整个避难所的形状,从原先的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会不会造成机动性下降的问题呢?”美女主持人又抛出了另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
“你关心的没错,机动性的确会下降。”这位姓郭的工程师笑着回答道:“不过,三艘大船本身就有自己的引擎,所以直线运动的速度并不会下降太多,大约是每小时8公里,这一点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转弯能力会大幅度下降,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180度大转弯。”
“当然问题也不算太大,我们的避难所太大了,哪怕单个分开来运动,转个弯也需要一天的时间,现在只是一天变成了两天而已。所以问题也不算太大。”
美女主持人也抿着嘴,笑了起来。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这玩意的机动性已经很差了,更差一些……问题也不大。
就如此,两个小时过去,等双方的避难所,相互靠近到只有几十米的时候,终于停了下来,一个个巨大的缓冲橡胶圈,以及钢铁弹簧,被暗自在墙壁上,如果真的相互碰撞也能够有效缓冲。
工程师们在甲板上铺设了一些临时性的桥梁。
第一根互联网光缆,正式接通!
发生物理接触后,双方的心态一下子就不一样了。就好像男孩和女孩交往,从表白到牵手,再到接吻,最后结婚生子,每物理接触一次,心态都会发生很大改变。
这下子,很多人电视也不看了,立马就有一大波平民涌上了甲板,看向近在咫尺的昆仑山号。
“这就是昆仑山号!”
“好大啊,都快是希望号的2.5倍了!”希望号的民众一个个都兴奋着,好奇地观望着。
“什么时候能够开放啊?”
“早着呢,现在才达成了第一阶段的协议,人员往来还得审核,就连网络通讯都挤爆了。”
在各种流言蜚语中,有着很重要的一点:以后大部分的知识分子,都要到这艘更大的昆仑山号工作。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