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小舅舅。”簪缨初醒的声音绵软,唤了一声,好像还没有想明白,他怎么会坐在这里。

卫觎抬头,一张凛丽无情的面孔在灯烛下添了分生动。

第43章

“小娘子, 大司马已经在府里住下啦,杜掌柜才在麾扇园里安排妥当呢。”

阿芜嘴快,将此事报告给小娘子。

那麾扇园是府中一个连着花园的小别业,清雅幽静, 园中也有轩阁几间。

簪缨听了, 一愣之下自然喜欢, 一想便知小舅舅这是为了照顾自己,不好意思地走过去。

“我竟睡到了这时……小舅舅一直在这里吗, 削的什么?”

卫觎借着灯火看了看她的气色, 摊开掌心, “短籥(yuè), 营地玩意,逢丧不作乐声,边关吹这个为战死的将士送行,都说可安游魂。”

他说着吹开竹上的浮屑, 将削成的短竹管放在唇间,试了两调。

久握丈八长槊的手指按动调孔,亦赏心悦目。

短籥的音色呜哑低沉,不似中原丝竹明丽之音,却意外地令人心静。

心中怀念先人,便不忌讳谈生死,簪缨望着在他唇下婉转成调的青竹, “舅舅教我。”

卫觎回手从座边又摸出一枚短竹笛来, 比他手上的小一号, 同样六孔, 只是孔距更近。他坐在席子上没挪身, 扬手递交给她, 说:“先吃饭。”

簪缨将短籥在手中把玩两番,精心地收好。

她晌午睡下之前没正经吃什么,此时确实饿了,卫觎也还没吃,等着她回内室把鞋子穿好,同案用了些粳米粥与菰菜羹。

撤席后,簪缨问了问杜掌柜外头的动静。杜掌柜说案情已达天听,陛下下谕,令刑部连夜细审。

说是审,其实该交代的罪魁祸首在白天都交代了,又有大司马发话在先,其余的都是走个过场。

簪缨又问,“褚先生如何?”

杜掌柜道:“已在小东阁安顿下了,请了郎中诊脉开调养方子。此时应还未歇息,小娘子要去看望?”

簪缨正有关于阿父的事想问一问他,不想等明日,听说人还未休息,便去了小东阁,走前不忘道:“小舅舅。”

卫觎明白她的意思,她一唤便接口,“随你同去。”

考虑到是有关北地边关的战情,又叫上了军师同往。

小东阁里,褚阿良在两个健仆的帮助下在浴桶中洗去一身污垢,此时正躺在专为他准备的软榻上,还有婢子喂他喝药。

吃了半辈子苦的人,享不了福,他心下正不自在,听闻小娘子过来瞧他,忙推开药碗道,“怎敢劳烦小娘子。”

说话间,簪缨几人已绕过步幛入室,见了褚阿良。

簪缨不让他起身,自在榻下命家仆搬了垫席来坐定,卫觎主卿二人则坐对面。

褚阿良一个人见人躲狗见狗嫌的瘫子,居然凌居上首,一时感慨莫当,“白日口不择言,说了得罪女郎的话,女郎见谅。”

簪缨却道:“先生不曾说错,先生在外求助无门时,我在禁内一无所知,确是我这作女儿的不称职。”

她的目光始终安静坦然,“先生,阿父在兖州城中时,食宿可好?尽日做何事?说过什么话?”

她想问的,说到底是这些家常事。

好像多知道那些随风的往事一点,便能多靠近她素未谋面的阿父一分。

另一边的徐寔闻言心酸,掩饰地低了低头。

褚阿良知无不言,他揣得出几分小女娘的心情,说道:“三郎主常常上城头向南而望,一提起家中待他归家的妻子,脸上便多了笑意。当时三郎主从信上得知唐夫人有喜,那样个含蓄人,嘿,拉着小人喝了半夜的酒……”

回忆至此,褚阿良沧桑的眼纹里也展出笑意,“边地酒烈,三郎主酒量又不行,醉了哑了,还在呓语,说可想要个女儿,只是这话不敢写在家书上。反复说了好几遍。”

簪缨目光动了动,很轻地问:“是么?”

“皇天在上,这种事,小人岂敢巧言媚主。三郎主说女儿像唐夫人,他看着喜欢。”

褚阿良随即想起一事,动了动支撑的臂肘,略换了个姿势。

“那会儿,小人随三郎主易装至鲜卑部落,其实心中也有不解,曾问郎主,若此行盟成,他会不会功成身退,将功劳拱手让给傅容?女郎,可知郎主如何作答?”

卫觎静静看向她。

簪缨只想了一瞬,眉目清明,挺直脊背,掷然成声的嗓音,仿佛与隔着山川岁月的另一道声音重叠。

“当仁不让。”

这一瞬间,褚阿良好似从眼前这位年轻女公子的神采中,又追寻到了当年意气蕴藉的郎主,忍不住击榻道:

“是,就是当仁不让!女郎颇肖,颇肖。”

烛火未歇,这一谈,便谈到了三更天。

褚阿良许久不曾与人正常说话,此夜胸臆尽吐,终于可以放下心中大石。

簪缨说要余生奉养他,褚阿良咧着嘴拍拍自己的废腿,给婉拒了。

“文臣死节,将军死战,那么多人都没回来,小人是侥幸捡回的一条命。女郎不欠小人什么,小人也当不起如此厚待,糊涂日子过惯了,还是觍颜向女郎求一间茅屋,白日沐阳,夜里听风,如此了了,便是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