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朕不是这样的汉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4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想不到温渺的风格如此开门见山,秦诺惊讶地打量着他。

温渺倒是一脸淡定,旁边有大臣不淡定了,范文晟开口道:“温大人此言差矣,今次可是南陈率先挑起战端,先是以剧毒谋害我百姓,后又边关寻衅,掠我土地。如今竟然来到殿上,堂而皇之说要求和,如此求和,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

温渺神色不动,“你我两国之间,交兵不下百年,孰是孰非不必再次论断,只是,今次我南陈所攻略者,可是大周的土地吗?如果温某记忆不错,那可是我南陈两百年帝都啊……”

双方就战争的立场,开展了唇枪舌战的讨论。

温渺一个人对满殿文武,竟然丝毫不落下风。其风姿仪态,让秦诺在旁边看着,颇有一种目睹诸葛孔明在东吴舌战群儒的错觉。

一番□□味儿十足的争辩。最终被秦诺这个皇帝开口打断。

“两国立场不同,以此争论,毫无意义。如今天色已晚,宫中已经备下宴席,众位爱卿不如用过再议朝政。”

温渺从善如流地躬身行礼,抬头之后,却又多说了一句。

“敝国主君为了表示诚意,原意将之前俘虏的部分士兵放归,如今一万人已经搭乘楼船,启程北上了。”

朝中顿时一片哗然。

之前管县一役,南军惨败,镇南将军宇文彻被俘虏,同时还有三万精兵落入对方手中。如今原意释放,确实是一大福音。

虽然朝廷对这批战败的兵卒十分不满,但也不可能真丢到南陈那边不管啊。

毕竟俘虏当中,还有不少高级军官,与京城权贵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便如这金銮殿里,有好些大臣的子侄都在其中。

天下大乱,兵将一旦兵败被俘,常常落得生不如死的地步。看看这些年大周是怎么对待南陈战俘的就知道了,多得是斗场里面拼生死,或者矿井里磋磨的,没几年就消耗殆尽。当然,南陈对大周的俘虏,历来也是差不多待遇。

对这份大礼,秦诺笑了笑:“每天养着三万个只吃饭不出力的人,想必贵国皇帝也很烦恼吧。”

南陈的小朝廷财力不足,三万名战俘确实不好养,当然也可以直接杀掉算了,之前两国交战的时候,也经常将不好带的俘虏就地斩杀,但是如今南陈势弱,不想在这方面往死里得罪大周,只能暂时养着了。

所以此时将人放归,不仅是给大周做人情,也是为了减轻自身的负担。

温渺耸耸肩,坦率承认道:“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臣都要忍不住建议将他们卖到南蛮去了。”

秦诺不软不硬碰了个小钉子,也不介意,笑道:“温卿辩才和学识一般出众啊。”

秦诺并不纠结这个话题,温渺也没有再多说。

对外国使节团的接风宴是必备的流程。

宫中在摘星楼备下了盛大的宴席,礼部还有几位文臣作陪。秦诺出面喝了一杯酒,就离席而去。

两国之间的使节来往就是这样,先要经过复杂的殿上争执,彼此试探着对方的底线,同时还有歌舞欢宴,诗词文会,来研究对手的软硬,最终才能得到一个结论。

但是秦诺并不想要这样复杂的流程,他希望将南陈的事情尽快解决。

出乎他预料之外,温渺竟然也是这么想的。

晚宴之后,温渺依循礼节,前来谢恩。

站在乾元殿中,温渺径直开口问道:“皇上意欲灭我南陈国祚吗?”

秦诺再一次为他的直白惊讶了片刻,短暂的思量之后,他点头:“朕希望一统天下,四海升平,再无波澜。”

“皇上的梦想大矣,只是敝国主君,少年时候也是如此想的。”

“哈。”对温渺的态度,秦诺不以为忤,他坦诚笑道:“一统天下是众多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的梦想,但是能否达成,还要看各自国力和手腕。如今大周国力,朕自觉,还是可以指望一下的,至少应该有平定南方的信心的。先生以为如何呢?”

南军在南陈故地这些年的胡作非为,虽然惹得民怨沸腾,但是也达成了另一个结果,南陈的国力极度衰败,世家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不堪重负。想要持续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几乎不可能了。

温渺指出道:“大周依然危机重重,北朔虎视眈眈。”

大周虽然国力强盛,也有隐患,就是不能承担两线作战。如果在南陈战场上耽搁太久,引动北边南下,就得不偿失了。

“这些危机,朕都有信心克服。先生前来见朕,是求和,还是求战?既然是求和,就不必迂回曲折,各自说说自己的底线如何?”

这一次轮到温渺惊讶了,他抬头看了秦诺一眼,躬身道:“我南陈原意让出建邺城,但康城以南的土地,请贵国不要再追索。”

第143章 交易

秦诺眨了眨眼睛。

看来南陈那位皇帝也是明白人, 建邺孤悬在外,而且因为意义特殊, 将会成为大周攻击的重点, 固守其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放弃建邺,反而更加灵活机动。

康城以南的地域,大概有十四个郡, 都是南陈故地。其中康城向北有洛江天堑, 西部则是山脉林立, 整个地域易守难攻, 以此划定疆界, 算是攻守兼备的选择。

实际上康城以南的地域, 也已经被他们全部收复了。

“敝国愿意放弃帝号, 以属国封王之礼侍奉尊上, 朝贡纳岁,想必皇上也能向朝廷和天下人交待了。”温缈坦然说着,“如此可不兴刀兵, 罢手言和。”

“先生如此说明,不怕露怯吗?”秦诺问道。

放弃建邺,退守康城以南,也说明南陈的兵马和实力确实不足,只会让人更加轻视,觉得有机可乘。

“皇上是睿智之人,两国交兵多年,想必早已经知根知底, 就算温某在这里将牛皮吹破天,也不可能空口白牙变出兵马和粮草来。”温渺两手一摊。

“朕眼看着能下南陈半壁江山,为何要答应这种割舍一半的条件呢?”秦诺又反问。

温渺从怀中取出一物,那是一个卷轴,素白的绢布薄如蝉翼,上面带着细密的字迹。

许敏才上前接过,经过侍卫检查无害之后,才递到了秦诺的面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