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別墅的主人,一個年輕的IT新貴,則失蹤了。
身為目標之一,我覺得我還是不出門了吧。
不像嚇唬謝爾頓時說的那樣,其實宿舍這裡人挺多的,又不是城市裡陌生的鄰里,同學之間的關心還是很足的,有什麼風吹草動基本上都會被八卦的少年們注意到。所以兇手應該不會來宿舍。
剛好,我可以借托尼那台搜尋引擎非常厲害的筆記本,在宿舍里安穩呆幾天上上網,去翻一翻現在的抗精神病藥物中,有沒有公開了研發過程的。
也許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靈感。
第31章 第二十四篇日記
1996年10月28日 天氣小雨
關於抗精神病藥物的研製, 我依舊很迷茫。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誕生於1952 年, 主要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等。通過阻斷中腦-邊緣系統和中腦-皮質系統的D2樣受體, 發揮出抗精神病作用。由於這種類型的藥物不良反應較多, 目前已是精神分裂症的二線用藥。
這種類型的藥物非常粗暴。
精神病有一部分病症是由於腦部神經分泌的某些成分過多而引起的。說的通俗點, 就好比荷爾蒙,它分泌的過多時, 就會給人以『愛』的感覺。大腦皮層在分泌某些物質過多的時候,就會引起幻覺、興奮、多疑等等情緒。
都說心控制了人類的喜怒哀樂, 實際上, 心不過是人體發動機而已,大腦才是人類所有情緒的起源, 才是人的控制中樞。
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粗暴就是,一刀切斷源頭,讓腦中通路阻斷, 從而阻止精神病發作,可想而知其副作用會有多大。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則好上很多, 它們出現於60年代, 主要原理是通過對DA、5HT2二個系統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精神分裂症陽性症狀、陰性症狀及情感症狀和認知障礙的目標, 同時減少錐體外系副反應(EPS)和催乳素水平升高等不良反應。
這種類型的藥物不再是粗暴的對待人腦,選擇一刀切,而是有選擇性的調解腦內兩個系統, 儘量讓大腦向著自主調節的方向行駛。
看上去很美好, 但是大腦這麼精密的儀器, 一旦動到了它的某個小系統, 那就註定會牽涉到其他系統模塊。這種藥物引起的後遺症, 大多都是肌肉、四肢、面目神經等等不受調節,同樣令人難以接受。
世界上有完美的抗精神病藥物嗎?
我自己都產生了懷疑。
如果沒有, 那麼退而求其次,我要找到付出代價最小的那一種。
心理調適,藥物治理,雙管齊下,黛安娜一定會沒事的。
這幾天我似乎總喜歡早上在床上整理一下思路,也許是剛起床的時候,腦海中的雜念比較少,因此更容易集中精神,思路更清晰,視角更開闊。
今天上午有一節課,我得起床了。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