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潘塞和福特兩人這場交流不知不覺進行了四五個小時,我基本上插不上嘴,不過全程我都在仔細聽著。當我聽到福特分析兩種方法的不同之處並感嘆自己無法借鑑的時候,我終於確認了,福特的確很想讓接待員誕生自我意識,成為,真正的智慧生物。
先前我雖然斬釘截鐵的說出這個猜測,但是實際上心中卻沒有一點把握。
人的複雜並不是僅僅依靠半天的見面、幾個小時的交談就能徹底猜透的,因為即使你精通行為心理學、微表情解讀等等,你對這個人過去的一切了如指掌,但你掌握的永遠都是存在於過去的他,未來會如何演變,變數實在太多了,想要推測一個人的行動,太難。
我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猜測出來,其實運氣占了一部分原因。
「那福特先生,為什麼不能一開始就以對待初生意識的態度對待接待員,而是用虛擬記憶的方式去塑造個性呢?」我問。
「因為單純的將接待員當成初生懵懂的意識來對待,方式太激烈,只會引起接待員的程序崩潰。實際上,我們最初的時候,也嘗試過這種方法,但是都失敗了。直到,我們找到了理論基礎。」福特說:「聽過二分心智麼。」
「二分心智?這是某位心理哲學家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理論。」我皺著眉頭說:「每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也是眾多上古神話的來源原因。但是隨著人類社會日趨複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內在敘事的能力,因此現代再無神明之聲。而這理論提出者認為,這一切的變化源於語言,語言的被普及導致了二分心智的崩塌和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
為了避免露出太多的破綻,我故意模糊了這理論的發明者,因為誰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有這麼個人。
實際上二分心智理論的作者名為朱利安·傑恩斯,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風靡整個美利堅的心理學哲學大師,《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這本書儘管探討的是枯燥的「意識是自我本身,無所不包,但又什麼都不是。——它到底是什麼?它來自哪裡?它的意義何在?」這種哲學問題,但是卻意外的好讀,受眾頗多。
我這個學心理學的,自然也看過這本書。
書中,傑恩斯推論,直到公元前2000年人類都沒有意識,而是自發地遵從上帝(神明)的聲音,並在古代文學、現代行為主義和諸如催眠、著魔、舌語現象、預言、詩歌和精神分裂症等異常的心理現象中找到的確鑿證據,讓所有讀者都不得不接受這一非凡的論題。
聽到福特提到這個,我和斯潘塞都陷入了沉思。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