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8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蔡瑁:「......妙!」

但是,「呂布會相信麼?」

劉表信心滿滿,「會!」

蔡瑁:「理由呢?」

劉表哂笑一聲,「多得很!」

例如,陶謙表面遵從朝廷決議,準備繳納稅賦,實際上不服,令陳登禍水東引,陷害荊州。

再如,陶謙與曹操成仇,呂布、張禎卻與曹操親近,因此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蔡瑁嘆道,「姐夫高見!」

這些理由確實很充分。

但不管怎樣,陳登還是其心可誅,他們徐州也有大疫,他怎不去攛掇陶謙?

不就是擔心戰火燒到自家?

「姐夫,陳登之言,切勿再聽!」

劉表點頭,「我省得!」

又無奈地道,「也是沒有別的選擇。」

他與其他諸侯不一樣。

其他諸侯能起兵反抗朝廷徵收稅賦,他不能。

因為他姓劉。

還因為他不僅是一方諸侯,還是當世名士,極有聲望,一旦有不臣之舉,便會招來質疑。

宗親、名士這雙重身份,既是利也是弊。

利者,讓他當初能不用一兵一卒便入主荊州,雄視荊江,據地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當世稱豪。

弊者,是一種無形的束縛,有些事別人能做,他不能。

張禎為名聲所困,他又何嘗不是?

所以,他最初的打算是挑唆袁術,讓其硬扛呂布,堅決不繳稅賦。

待他們打得血肉橫飛時,他再出來調停,勸他們各退一步。

袁術退的是兵,呂布退的自然是稅賦,如此,各得其所。

而他也能藉此事更添名望。

奈何袁術這廝不上當,仿佛有依仗。

他花了好多心思,才弄清袁術的依仗是什麼,然後被氣笑了。

真的被氣笑了。

原來,袁術曾跟張禎換糧種,所換糧種卻長勢平平,結穗普通,肯定達不到張禎所說的豐產。

他便打算以此事堵張禎的嘴,讓她不好再收淮南的稅賦。

可他也不想想,張禎能言善辯,誰說得過她?

何況,就算今年混過去了,明年、後年呢?

袁術之短視無智,由此可見一斑。

不等劉表想出別的法子,漢壽就出現了大疫,陳登也找上門來。

他當然不希望治下有疫症,也不希望大量百姓死於此疫。

但這事兒就像上天送來的好機會,不用白不用。

追根究底,瘟疫不是他放出去的。

向朝廷求援,也是應有之義。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