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有五十二人緩和過來,轉用其它湯藥。

另外二十六人不起作用,徵求過本人及家屬的意見後,冒險用了青黴素。

其中的十一人沒能熬過來,當晚就離世了。

死狀還甚為悽慘,或口吐白沫、驚厥抽搐,或渾身紅腫、片片瘢痕,極其嚇人。

有十五人比較幸運,扛過了青黴素的毒性。

傷寒的症狀一掃而清,比用五石散和其它湯藥那些強得多。

華佗和張仲景還不放心,輪流給他們把脈診治,最終得出一樣的結論,傷寒已消,無須再服藥。

但身體非常虛弱,需要慢慢靜養。

不過,其他重症患者也虛弱,這算不得太大的缺點。

兩人都覺得,這藥能用,然不可輕易用,最好是到死馬當成活馬醫那一步,再去嘗試。

神悅說過,此藥能治多種病症,可若提取不純,無異於毒藥。

那就等他們提取更為嫻熟、藥性更為了解時,再讓其面世罷。

眾醫者沒見過起效這麼快的藥,都很好奇。

相處多日,也知道華佗和張仲景樂於分享醫術,便紛紛詢問。

兩人照實直言,此藥乃是靖國長公主所傳,但製藥困難,藥性也未明,還在研究中,不便告知。

眾醫者很遺憾。

陳太醫更直接道,「若兩位研究有成,能否賜教?」

華佗和張仲景都笑道,「自然可以!」

神悅說過一句話,醫術若想進步,就得多跟同行交流。

他們也是這麼認為的。

囿於門戶之見,只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此次治疫,眾醫者從他們身上學了一些。

他們也從眾醫者身上學了一些。

這樣一來,大家的醫術不就都比以前更高明了麼?

兩相得利。

——

別院只剩十名患者時,張禎召集所有醫者到縣衙開會。

寒暄過後,長話短說,直入主題。

「諸位先生,此次治疫,我欲編撰成書,廣發四方。將先生們的名字都列於其上,叫天下人都知道先生們的大義!」

眾人都愣住了。

來此之前,萬萬沒想到她說的是這個。

要編書,要寫他們的名字,還要廣發四方。

這,這,這怎麼好意思呢!

編書這種事兒,若只給自己和子孫後代看,那隨意編,若要公諸於世,就必須得是重大事件。

歷史可成書、開疆拓土可成書、水利民生可成書。

治疫,有何可書?

況且還死了那麼多人。

張仲景遲疑道,「神悅,會不會有些過了?」

其他醫者雖未說話,也是類似的神情。

張禎笑道,「二伯,諸位先生,不可妄自菲薄!人人都懼疫症,諸位卻能趕赴大疫之地,乃勇士、義士!為何不能宣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