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說好了照顧孫權,結果他回來了,孫權還在路上。
感覺像是不負責任。
孫策笑道,「大將軍多慮了,我並不擔憂,又不是只有他獨行,跟著大軍呢!」
呂布對他家,是真的很照應。
能在這么小的年紀就跟著呂布出征,是仲謀的福氣。
別人求也求不來。
他怎會因為仲謀暫時未歸而生怨?
感激還來不及呢。
父親當年,肯定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打敗一個敵人,卻為兒女打來一位叔父。
又敘了一會兒話,張禎沉吟道,「江夏如今,是誰在主事?」
孫策明白她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答道,「我們來襄陽時,命長史張昭暫時管著。未來如何,還請長公主示下!」
張禎作沉思狀,「張昭?此人之名,我似乎曾聽過。」
孫策有些驚喜,「張公的才名,竟已傳到你耳中?我回去告知,他一定很高興!」
張禎一笑。
心說我對張昭的了解,遠勝於你。
畢竟歷史上的你去得早。
此人算是東吳集團的原始股東,一直跟著孫策打地盤。
孫策對他極為敬重,曾升堂拜母,與他同輩論交。
文武之事,也全部交付於張昭。
後來孫策遇襲,去世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他,還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他當然也沒自取,而是盡心輔佐孫權。
但君臣兩人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例如赤壁之戰,孫權想打,周瑜、魯肅等人也主戰,張昭卻說曹操勢大,又是挾天子以征四方,名正言順,力主投降。
孫權沒聽他的。
之後打贏了,張昭被孫權一通諷刺。
孫權稱帝後,大臣們都推薦張昭為丞相,他就是不同意。
但就算如此,張昭在東吳也是地位超然。
「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這是孫權憤恨時說的話。
意思是東吳士族入宮拜他,出宮就拜張昭。
當時遼東太守公孫淵,即公孫度的孫子,想要反魏,約東吳為外應。
孫權想答應,但張昭覺得不妥,大力勸阻。
勸來勸去,把孫權給勸怒了,甚至想拿刀殺他,後又各訴衷腸,相對而泣。
不過,泣歸泣,孫權還是沒聽,派了兩名使者去遼東找公孫淵,結果被公孫淵出賣,使者也被殺了。
孫權這才知道後悔,又回頭找張昭。
可張昭氣性也很大,見他一直不採納自己的意見,索性退居不朝。
孫權一怒之下,命人用土封了張昭的門,意思是你永遠不用出來了。
張昭針尖對麥芒,也用土從裡面封了門,意思是老子再也不出門了。
孫權數請不出,又用火燒門,逼他出來。
但張昭也很強硬,就是不出。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