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倒是常見,可那跟拓印書本能一樣麼?
今日的張師妹,專挑他不會的說呀。
張禎:「我會!」
呂布慢條斯理地喝著茶,心說我怎一點兒也不奇怪呢?
台舒:「......你會?」
其實,他心底深處也不怎麼奇怪。
張師妹會什麼,似乎都很正常。
但氣氛到這兒了,不得不表示一下驚奇。
張禎重重點頭,「嗯,我會!」
印刷術意義重大,但其科技含量沒有造紙術高,工藝流程也少。
她便也不讓台舒找人,直接跟他說了。
此時已有的印章,實際上就是印刷術發展的第一階段。
唐朝時有了雕版印刷術,方法如下。
選取紋質細密堅實的棗木或梨木,鋸成大小一致的木板,把要印的字寫在薄薄的紙張上,再反貼於木板之上,照著筆劃將其刻下,成為陽文。
然後就可以印了。
印的時候準備好墨和小刷子,刷一遍雕好的木板,印一次。
墨幹了就再刷,再印。
最後將印好的紙張裝訂成冊,就是一本書了。
是不是很簡單?
但這種印刷方法比較死板,只能印刻好的書籍。
想印別的,就得重刻。
所以到了北宋,出身平民的雕刻工畢昇發明了泥活字,即活字印刷術。
先用膠泥刻陽文,再用火燒硬。
每個字都是單獨的,可以靈活選取、移動。
印刷時,根據那一頁稿件挑出單字,按順序在紙張大小的盤裡排好版面,就能塗墨印刷。
印完收回,下次還能印別的。
換言之,只要先燒出常用字體,就能隨意印刷。
而且,材料並不用固定死,可以用泥燒字,也可以用木刻、石刻、銅刻、錫刻、鉛刻。
技術核心對了,怎麼做都行。
缺點是找字體的時候比較費力,畢竟漢字那麼多。
但也有解決的方法,收藏字體時按韻分類。
下次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張禎一步到位,直接跟台舒說活字印刷術。
台舒邊聽邊思索,聽完已經有了腹案,說是明日就安排人試做。
呂布也聽得津津有味,感覺自己也能行。
等台舒離開,張禎又召來編撰《漢壽戰疫記》的幕僚何同,詢問進度。
何同雙眼熬得通紅,身體疲累但精神亢奮,說是最多兩個月就能完成。
他們過年都沒閒著,就想一鼓作氣編好這本書。
這種精神,張禎極為讚賞,又擔心大家累壞了身體,交待多休息。
賞賜就不必說了,工作結束必有重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