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匡扶漢室,她是認真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事情傳開,找張禎印製文章的人就更多了。

不但有朝中文武,還有未入朝的豪門士族,名士狂生。

蔡邕、蔡琰、禰衡、楊修等人不用說,早在其中。

就連王允、士孫瑞、楊瓚、馬日磾、皇甫嵩等,也各印了一千本,有的是自家歷代家訓,有的是個人作品。

之後傳出關中,印製文章成了士林、望族的一大風尚,競相預約。

——本來大家都沒有,可現在如果你有我沒有,我豈不是失了格調?那必須有!

張禎來者不拒,價格統一,童叟無欺。

只要你們敢下單,我就敢印。

並且承諾每批書都有獨一無二的書號,尊貴非常。

前提是沒有反朝廷、反人性的言論,蠢點智障點都無所謂,反正又不是她看。

印製工坊最大的客戶,是孔融。

眾所周知,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家學淵源、世代書香,需要印製的書籍多不勝數。

因種類、數量太多,費用算下來將近十萬兩,張禎私下跟他派來的信使說可以減免一半。

那信使臉漲得通紅,像是受到了最嚴重的羞辱,義正辭嚴地道,「多謝殿下美意!些許費用,家主給得起,不必費心!」

不給別人減,光給孔家減。

這什麼意思?

看不起他們孔家麼?!

張禎表示絕無此意,羞愧地拆了大將軍府門檻,方便運金銀的馬車直接拉到庫房門口。

幾十個僕役搬了大半天,才全部搬入庫房。

後來張禎才知道,孔融說印書是大事,發動了孔氏全族,以及治下眾多士族庶族,算是集資。

印製好的文集,也將按出資比例分配。

張禎覺得這方法很好,可惜華夏就孔氏這麼一個特殊家族。

想再掙一份大錢都做不到。

為了讓這一事業可持續發展下去,張禎也是煞費苦心,想到了配套的方案,開書肆。

在長安一條幽靜的街道上,買下了寬闊的鋪面,分為上下兩層,取名萬書坊,只賣印製工坊印出來的書。

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客戶印書時,問他們需不需要幫著售賣。

如果不需要,印好後自己搬回家,不包發貨。

如果需要,就把能賣的運到萬書坊,五五分成,每月結帳。

——連袁術的也不例外,雖然張禎覺得他此文差矣,也不好區別對待,更想著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萬一就有人愛這一口呢?

能印製書籍的都小有資財,壓根看不上這三瓜兩棗。

但張禎適時引入競爭的理念,誰的書賣得好,就說明誰的才華受到士民的追捧。

於是除了孔融之外,幾乎所有客戶都在萬書坊寄書售賣。

孔融也不是不想寄賣,主要是集資印的,早分好了。

對於自家書籍售賣的狀況,大家表面上雲淡風輕,實際上很關心,時常親自到萬書坊前溜達,順便看看有沒有人買自己的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